[實用新型]智能無功補償控制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02979.3 | 申請日: | 2008-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4796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培銘;江和;吳功祥;鮑光海;楊明發;李建民;蔡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3/18 | 分類號: | H02J3/1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2***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無功 補償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系統無功補償技術領域中的一種智能無功補償控制單元組合。
背景技術
目前文獻中對無功補償裝置已有許多論述,例如現有的大量無功補償柜體積大、耗材多、結構不緊湊,翟玉啟等在《農村電工》04年第9期發表的“低壓智能化無功自動補償裝置的結構變革”,呂華在《農村電氣化》07年第7期發表的“智能式低壓電力電容器及其應用”中提到的智能化低壓電力電容器是將低壓電力電容器設計成高度智能化的低壓無功補償的單元裝置,將低壓電力電容器、電磁開關、智能組件、保護組件和人機聯系組件等組合起來。由于每臺智能化電力電容器均具有齊全的功能,造成多臺低壓智能電力電容器應用的浪費,一旦某個部分發生故障或損壞造成整個智能化電力電容器不得不更換,給用戶帶來損失,而且現有的產品均采用電磁開關,其投退控制效果不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實現了智能控制電路與數字顯示電路組成結構一體化的智能控制單元,微型斷路器與復合開關組、復合開關控制電路組成結構一體化的復合開關控制單元,復合開關控制單元的安裝面積與被控制的電容器組安裝面積相近,智能控制單元與復合開關控制單元、電容器組分別自成一體并獨立安裝,智能控制單元與復合開關控制單元結構緊湊,一臺智能控制單元可以控制多臺復合開關控制單元,從而可以控制多臺電容器組,具有完全無涌流投切、無電弧投切退出、成本低、結構緊湊、體積小、高壽命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由微型斷路器(A)、復合開關組(B)、復合開關控制電路(C)、電容器組(D)、智能控制電路(E)、數字顯示電路(F)、三個電流傳感器(G)、三相電源連接端(H)、二個復合開關(I)、(J)組成;
智能控制電路(E)與數字顯示電路(F)組成結構一體化的智能控制單元(K),微型斷路器(A)與復合開關組(B)、復合開關控制電路(C)組成結構一體化的復合開關控制單元(L);
三相電源連接端(H1)、(H2、)(H3)分別與智能控制電路的(E)電壓信號輸入端51、52、53相接,智能控制電路(E)的數顯輸出端57、58與數字顯示電路(F)相接,智能控制電路(E)的通信接口60、61與復合開關控制單元(L)中復合開關控制電路(C)的通信接口47、48相接,三相電源連接端(H1)、(H2、)(H3)分別接到微型斷路器(A)的三個輸入端11、21、31,微型斷路器的二個輸出端12、32分別與復合開關組(B)的二個復合開關(I)、(J)的輸入端相接,與微型斷路器(A)相接的二個復合開關(I)、(J)的輸出端14、34與電容器組(D)的二個輸入端15、35相接,微型斷路器(A)的另一個輸出端22直接接到電容器組(D)的另一個輸入端25,復合開關控制電路(C)的零電壓檢測端41、45、42、46分別與二個復合開關(I)、(J)的二端12、14、32、34相接,復合開關控制電路(C)的控制輸出端43、42分別與復合開關組(B)二個復合開關(I)、(J)的控制極13、33相接,復合開關控制電路(C)的線圈控制輸出端62、63、64、65分別與復合開關組(B)二個復合開關(I)、(J)的線圈16、17、36、37相接,三個電流傳感器(G)的輸出端分別與智能控制單元(K)中智能控制電路(E)的電流信號輸入端54、55、56相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智能控制單元控制多個復合開關控制單元結構示意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臺復合開關控制單元(L)控制二臺電容器組(D)的復合開關控制單元(L)結構示意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復合開關組(B)中增加一個電磁電器的復合開關控制單元(L)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
E為智能控制電路,F為數字顯示電路,A為微型斷路器,B為復合開關組,C為復合開關控制電路,K為智能控制單元,L為復合開關控制單元,G為電流傳感器,D為電容器組,I為第一臺復合開關,J為第二臺復合開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大學,未經福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297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