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變截面結構的汽車后縱梁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00800.0 | 申請日: | 2008-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0089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可;施雷;顧建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3/00 | 分類號: | B62D23/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截面 結構 汽車 后縱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板后縱梁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整車載荷必須有車身承擔,而車身底部結構又是安裝底盤各總成部件的載體,力通過各部件的支撐固定點傳入底部結構構件上,這就要求車身底部結構應該是一個具有較大強度和剛度的完整承載體。為了在發生了后部碰撞時,保證燃油箱不被擠壓而威脅到乘員,并盡量減少后碰過程中的沖擊能量作用到后排乘員。通過前硬后軟的設計,使后部先潰縮,消化部分能量后繼續緩沖,降低傳遞到車身的能量。而通常主要寄希望于后地板側構件來實現這功能,傳統的方式是在整體的相同截面的側構件內布置不同厚度的加強板來滿足這一承載特點,雖然傳承了前硬后軟的設計思想,但往往由于分析偏差,造成力的突變,即在某個部位出現強度由硬變軟呈跳躍性,造成在碰撞時直接潰縮,來不及將能量分散而直接作用到車身,對車身的損壞程度大,對成員的安全產生威脅。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結構的不足,提出一種漸變式截面的后縱梁結構,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滿足碰撞過程中,對承受力的漸變連續,避免沖擊力的突變而給乘員及車身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變截面結構的汽車后縱梁,所述后縱梁的截面為C型,后縱梁由前至后呈變截面結構,對應于油箱及后排座椅安裝位置的區域A截面面積最大,對應于行李艙部位的區域C的截面面積最小,區域A和區域C之間為截面面積逐漸減小的過渡區域B。
本實用新型為了滿足后縱梁不同部位對強度要求的不同而設計為不同截面,其結構根據對乘員保護及油箱安全的要求,符合前部堅硬,后部偏軟的要求,通過對梁進行三個區域不同截面控制,從前往后依次截面面積由大到小變化,并根據結構功能需要,采用漸變連續構造出縱梁,滿足追尾碰撞的法規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區域A的截面圖;
圖3是區域B的截面圖;
圖4是區域C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后縱梁是通過A、B、C三個區域的斷面來控制,由區域A到區域C(即由前至后)的截面面積依次減??;在區域A為油箱及后排座椅位置,為保護乘員,保證油箱不被擠壓,所以將區域A設置為最大截面面積,增加強度;在區域C屬于行李艙部位,后碰時,為保證前部安全,而寧可“犧牲”這個區域,采用相對較軟的設計,用相對較小的截面空腔設計使其強度較前部有所弱化;為了使區域A和C所承受的沖擊力不至于突變而明顯損壞車身,中間增加了過渡區域B,因此過渡區域B的截面的大小介于區域A和區域C的截面之間,并平滑過渡。
由A、B、C三個不同截面控制的縱梁滿足后地板前硬后軟的碰撞及乘員保護要求,并通過三個區域平順的過渡,使整個梁所受的沖擊力也遞增式變化,而不是跳躍式突變,更好的避免了車身的永久性損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08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連桿聯動形式控制裝置
- 下一篇:一種能快速降溫的擴散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