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漏油箱蓋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00515.9 | 申請日: | 2008-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532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國偉;羅偉;肖發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宗申通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5/05 | 分類號: | B60K15/05;B62J35/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華 |
| 地址: | 40005***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漏 油箱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箱蓋,本油箱蓋能夠防止油箱在傾斜或震蕩的時候漏油,特別適合通用機械動力油箱使用。
背景技術
大多數摩托車和通用機械動力采用燃油燃燒作為動力,燃油盛裝于油箱內并通過油箱蓋蓋緊。為了使油箱內氣壓與大氣壓保持一致(這樣燃油才能正常地供給),在油箱蓋上設有通氣孔,該通氣孔將外界大氣與油箱內腔連通。
現有的油箱蓋結構見圖1,它包括外殼1、內蓋4、密封圈2和密封圈擋圈3,內蓋4位于外殼1內,密封圈2通過密封圈擋圈3安裝于內蓋4上,在內蓋4中心設有通氣孔5,外殼1內壁設有溝槽6連同上述通氣孔5一起將外界大氣與油箱內部連通。因長時間的震動,使得油箱內燃油來回晃蕩,由于通氣孔5設于內蓋4中心,而油面晃蕩在中心的振幅最大,因此當振幅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蕩起的油液就會通過內蓋上的通氣孔5進而通過外殼上的溝槽6外漏。同時現有的油箱內蓋底面為一平面,通氣孔設于該平面中心,一旦用戶對油箱加油過滿,油箱蓋蓋上后內蓋會淹于油液中,燃油會通過通氣孔進入內蓋中,此時若將油箱蓋揭開,內蓋中進入的燃油不會馬上流出,若有人不知會,便很可能造成燃油的撒漏。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防止油箱內燃油通過通氣孔外漏的油箱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防漏油箱蓋,它包括外殼和安裝于外殼下方的內蓋,外殼內壁設有與大氣相通的溝槽,內蓋下底面設有與溝槽相通的通氣孔,其特征在于:在內蓋中設有內罩,內罩倒扣于通氣孔上方,內罩外沿與內蓋之間留有通氣間隙,該通氣間隙將通氣孔與溝槽連通。
所述內罩上端設有擋環,內罩與擋環一體成型,擋環上設有將通氣間隙與溝槽連通的擋環通氣孔,擋環周沿夾緊于外殼和內蓋之間。
所述內蓋下底面為漏斗結構,可使進入內蓋中的燃油快速流回。
所述內罩上表面為中間高、周圍低的弧形面,可使通過間隙進入內罩上面的燃油快速流回。
本實用新型在原有內蓋通氣孔上方增設了內罩使通氣氣道變向,由內蓋中心直接向上變為只能沿內罩和內蓋之間的間隙向上,然后再通過擋環上的通氣孔與外殼內的溝槽相通。內罩的設置使晃蕩的燃油即使通過通氣孔濺出,由于受到內罩的阻擋也只能飛濺于內罩上再順著內罩內壁流回油箱;進一步地,即使還有部分燃油(這只是很少一部分)能通過內罩和內蓋之間的間隙濺出,由于內罩上還有擋環,這些濺出的燃油也極難通過擋環上的通氣孔。退一步講,即使有燃油通過擋環通氣孔進入擋環內,由于力度大大削弱,同時方向改變后不會向上飛濺,會受到擋環內壁阻擋,故也絕不可能濺出,最終只能通過擋環通氣孔和內罩弧形外表面流回。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確保燃油不能通過通氣氣道外漏,工作十分可靠。
另外,本實用新型油箱內蓋底面改傳統的平面結構為漏斗結構,即使由于燃油過滿內蓋淹于燃油中,在揭開油箱蓋后的很短時間內燃油便會通過漏斗流回油箱,不會撒漏。而將內蓋上的通氣孔擴大,在保證不漏油的前提下使內蓋中的燃油能更進一步加快流回。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加工容易,成本低,能夠有效地防止油箱內燃油通過油箱蓋上的通氣孔外漏。
附圖說明
圖1-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內罩結構示意圖;
圖4-圖3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2,從圖上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防漏油箱蓋,它包括外殼1和安裝于外殼1下方的內蓋4,密封圈2通過密封圈擋圈3安裝于內蓋4上。本實用新型將內蓋4底面由傳統的平面結構改為漏斗結構,并將內蓋4中心的通氣孔5擴大,使進入內蓋的燃油能盡快流出。外殼1內壁設有溝槽6連同上述通氣孔5一起將外界大氣與油箱內部連通。在內蓋4中設有內罩7,內罩7倒扣于通氣孔5上方,內罩7外沿與內蓋4之間留有通氣間隙8,該通氣間隙8將通氣孔5與溝槽6連通。內罩的作用在于阻擋燃油正面蕩出,并留出氣道使油箱內與外界大氣相通,而通過周圍間隙飛濺的燃油將很少。
見圖3和圖4,所述內罩7上端設有擋環9,內罩7與擋環9一體成型,擋環9上設有將通氣間隙8與溝槽6連通的擋環通氣孔10,擋環通氣孔10有四個,沿圓周等距離分布,擋環9周沿向外彎折形成盤面11,盤面11夾緊于外殼1和內蓋4之間。擋環的作用在內罩阻擋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通過間隙飛濺出的燃油阻擋。
所述內罩7上表面為中間高、周圍低的弧形面,可使通過間隙進入內罩上面的燃油快速流回。
現有技術將外界大氣與油箱內連通的氣道只有內蓋上的通氣孔和外殼內壁的溝槽,而本實用新型在上述基礎上,在內蓋上的通氣孔和外殼內壁的溝槽之間增設有通氣間隙和擋環通氣孔,并且使內蓋上的通氣孔、通氣間隙和擋環通氣孔在連通的基礎上產生彎折,彎折后的氣道對通氣沒有任何影響,但卻能夠阻止燃油飛濺出去。而內蓋漏斗結構和內罩上表面中間高、周圍低的弧形面結構有利于燃油快速流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宗申通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宗申通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0051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車電源驅動電路
- 下一篇:水栽培植物蔬菜的種植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