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三輪或四輪摩托車的雙差速器加力后橋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20099368.8 | 申請日: | 2008-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4026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同大;白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川渝精工機械配件開發(f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7/08 | 分類號: | B60K17/08;B60K17/1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方 洪 |
| 地址: | 40005***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三輪 摩托車 差速器 加力 后橋 | ||
1、一種用于三輪或四輪摩托車的雙差速器加力后橋,包括后橋差速器總成(21)、軸承座(2)和主動齒輪(14),其中后橋差速器總成(21)位于軸承座(2)的后側(cè),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2)具有前后兩個彼此相通的主腔,在軸承座(2)內(nèi)通過軸承安裝主動齒輪(14),該主動齒輪(14)與后橋差速器總成(21)上的從動齒輪(1)相嚙合,且主動齒輪(14)的軸柄從軸承座(2)的前主腔穿出,并伸入前蓋(8)中,前蓋(8)與軸承座(2)相固定;在所述主動齒輪(14)的軸柄上分別套裝固定齒套(3)、墊套(11)和差速環(huán)(5),其中墊套(11)位于固定齒套(3)與差速環(huán)(5)之間,在墊套(11)上套裝過橋錐齒輪(4),該過橋錐齒輪(4)上通過軸承外圈套裝內(nèi)齒圈接盤(12),內(nèi)齒圈接盤(12)與軸承座(2)固定連接;在所述過橋錐齒輪(4)上套裝離合器(13),離合器(13)與撥叉機構連接,在撥叉機構的作用下,離合器(13)能在過橋錐齒輪(4)上前后滑動,有選擇地與內(nèi)齒圈接盤(12)或固定齒套(3)接合;在所述差速環(huán)(5)上安裝有兩個左右對稱的行星齒輪(9),各行星齒輪(9)均與過橋錐齒輪(4)及輸入齒輪(7)嚙合,所述輸入齒輪(7)通過軸承安裝在前蓋(8)上,并與主動齒輪(14)同軸線布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輪或四輪摩托車的雙差速器加力后橋,其特征在于:所述撥叉機構由撥叉(15)、撥叉軸(16)、撥套組件(17)、換擋軸(18)、搖臂(19)和推拉桿(20)構成,其中撥叉軸(16)固定在軸承座(2)上,在撥叉軸(16)上套裝撥叉(15),該撥叉(15)的一端卡入離合器(13)外壁的環(huán)槽中,另一端與撥套組件(17)滑動連接,所述撥套組件(17)通過花鍵固定在換擋軸(18)上,該換擋軸(18)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軸承座(2)上,并與搖臂(19)的一端連接,搖臂(19)的另一端與推拉桿(20)鉸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輪或四輪摩托車的雙差速器加力后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齒輪(14)為軸與齒輪成一體的整體式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輪或四輪摩托車的雙差速器加力后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齒輪(14)的軸插入輸入齒輪(7)的內(nèi)孔中,并通過滾針軸承與輸入齒輪(7)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用于三輪或四輪摩托車的雙差速器加力后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行星齒輪(9)分別套裝在兩行星軸(6)上,行星軸(6)通過銷軸(10)固定在差速環(huán)(5)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川渝精工機械配件開發(fā)有限公司,未經(jīng)重慶川渝精工機械配件開發(f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9368.8/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