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風力致熱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98679.2 | 申請日: | 2008-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0952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黎明;趙永強;方義敏;敖鵬;王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F03D9/00 | 分類號: | F03D9/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華 |
| 地址: | 400054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力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利用技術,具體指一種風力致熱裝置,即將風力轉變為熱能的裝置。
背景技術
風能利用已經有幾個世紀的歷史,風力發電也進入了成熟階段被廣泛的應用,然而風能致熱技術還處在萌芽階段。目前風能轉化為熱能的方式有三種:一是風力機發電,再將電能通過電阻絲發熱,變成熱能。雖然電能轉換成熱能的效率是100%,但風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卻很低,因此從能量利用的角度看,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二是由風力機將風能轉換成空氣壓縮能,再轉換成熱能,即由風力機帶動離心壓縮機,對空氣進行絕熱壓縮而放出熱能;三是將風力機直接轉換成熱能。風力機直接轉換成熱能也有多種方法,最簡單的是攪拌液體致熱,即風力機帶動攪拌器轉動,從而使液體(水或油)變熱。“液體擠壓致熱”是用風力機帶動液壓泵,使液體加壓后再從狹小的阻尼小孔中高速噴出而使工作液體加熱。
目前我國風力致熱只是停留在基礎理論階段,并未進行深層研究,市場中對于風能利用的相關設備也只是風力發電機等成熟技術設備,而與風力致熱相關的設備并未在中國市場上出現。中國專利(申請號:200420055411.2)“風力熱水鍋爐”和中國專利(申請號00219878.9)“風力熱水器”都是有關風力致熱的專利,但是兩個專利所采用的原理都未涉及到液體擠壓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熱轉化速率快、致熱效率高、部件磨損小、可靠性好的風力致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風力致熱裝置,包括風力機和致熱機構,風力機包括風渦輪和與風渦輪相連接的齒輪傳動機構,致熱機構包括齒輪泵和介質蓄池,齒輪泵安裝在蓄池內,齒輪傳動機構的輸出軸帶動齒輪泵內齒輪轉動;在齒輪泵殼體上設有相對的介質出口和介質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池內位于齒輪泵旁設有泄放管道,泄放管道上的介質進口與齒輪泵殼體上的介質出口相連,泄放管道上設有阻尼出孔。
進一步地,在泄放管道內底部設有壓縮彈簧,壓縮彈簧上設有可在泄放管道內滑動的泄壓活塞,在泄放管道管壁上設有泄壓口,活塞在彈簧的作用下將泄壓口遮擋。活塞和彈簧共同構成泄壓閥,當泄放管道內壓力過大時,介質會通過泄壓口排出。
它還包括流量控制閥,所述流量控制閥包括甩桿、轉盤和套蓋,甩桿一端與輸出軸連接,在輸出軸轉動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甩桿另一端可以上升;轉盤位于甩桿下方并套于輸出軸上可沿軸上下移動,甩桿和轉盤通過拉絲連接;套蓋罩于泄放管道上端,在套蓋上設有節流槽,泄放管道上設有對應的節流孔,節流槽和節流孔重合部分形成所述阻尼孔;在套蓋內設有滾珠,轉盤邊緣伸入套蓋內通過與滾珠的接觸帶動套蓋升降。流量控制閥的設計可以使風力機轉速與阻尼出孔大小相匹配,以獲得最大的輸出功率。
所述甩桿為兩根,對稱地安裝在輸出軸上。所述齒輪泵為雙聯齒輪泵,齒輪泵殼體上的介質出口和介質入口為位于不同高度的兩組,泄放管道為兩根位于齒輪泵殼體兩側分別與一組介質出口和介質入口對應,套蓋為兩個分別罩于泄放管道上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致熱裝置致熱效率高,并且沒有部件磨損,比較可靠;填補了風力致熱市場的空白;裝置是利用綠色能源,除了風能外,不需要任何其他能源,零排放,對人類生存環境不會造成污染;本實用新型裝置中擁有流量控制閥,可以改變涉及風渦輪旋轉速度和加速度的節流孔,以至于可以讓風渦輪在變化的風速下以最佳的圓周速比運轉;本裝置由自己管理,從風中提取出能源處于最佳狀態,渦輪會從風中提取大部分的能量轉換成熱,在系統中轉換成有用的熱量;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優勢是利用完全的機械方法從風能中產生熱,適用于地理偏遠的地區,該裝置為獨立設備,因而節省費用,設備維修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風力致熱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致熱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風力致熱裝置,包括風力機、致熱機構和流量控制閥25,風力機包括風渦輪12和與風渦輪相連接的齒輪傳動機構13;風力機固定連接在支架11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工學院,未經重慶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867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數字變頻式直流/直流轉換器
- 下一篇:一種共模/差模電磁干擾噪聲分離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