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全液壓雙作用隨鉆震擊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98543.1 | 申請日: | 2008-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0242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04 |
| 發明(設計)人: | 羅明軒;李道貴;馬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31/107 | 分類號: | E21B31/107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徐先祿 |
| 地址: | 4000***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壓 作用 隨鉆震擊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鉆井作業中的解卡工具,具體涉及全液壓雙作用隨鉆震擊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油田常用的解卡工具多采用機械式震擊器、機械液壓式震擊器、水力震擊器。機械震擊器及機械液壓式震擊器均采用摩擦塊阻尼,水力震擊器采用皮碗膠筒阻尼,其缺點在于工具在井下高溫環境一次連續工作的時間較短,生產制造中對其金屬材料及其熱處理、機械加工精度等要求較高,阻尼機構易損壞,導致震擊器失效;震擊力是恒定值,在井內操作中震擊力和上、下震擊方向不能任意調整。CN2175303Y公告的名稱為“液壓隨鉆震擊器”的實用新型專利,其上芯軸、中芯軸和下芯軸依次螺紋連接為一體,裝入由芯軸套、花鍵套、中缸筒、下缸筒和下接頭構成的殼體內,其特征是:上下兩頭分別由上V形密封組和下V形密封組密封,內部充滿液壓油;它利用芯軸上的上下相對安裝的兩個活塞,在上下運動中依靠內部液壓油的阻尼和快速卸荷作用產生震擊,利用大彈簧、控制套、限位臺和鋼珠的相互作用控制其震擊方向,利用上提或下放負荷的大小來調節向上或向下震擊力的大小。但其結構還是比較復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全液壓雙作用隨鉆震擊器,它在井下鉆具解卡時,能夠提供一個大的沖擊力,可隨時調整震擊力的大小和上、下震擊方向,并能安全可靠進行上擊或下擊動作,解卡迅速,使用壽命長。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全液壓雙作用隨鉆震擊器,包括上芯軸、與上芯軸配合連接的下芯軸、套在上芯軸與下芯軸連接部位的中間液缸、設在中間液缸與上芯軸之間的上中間活塞、設在中間液缸與下芯軸之間的下中間活塞、與中間液缸一端連接并套在上芯軸外面的上液缸、與中間液缸另一端連接并套在下芯軸外面的下液缸,中間液缸的中部設有通氣孔,上液缸、下液缸的端部分別有一個注油孔及油堵,上液缸、中間液缸和下液缸內均充滿液壓油,其特征在于:在上芯軸與上液缸之間設有由閥體和閥芯構成的上單向閥,在下芯軸與下液缸之間也設有由閥體和閥芯構成的下單向閥,上單向閥與下單向閥的方向相反。
所述的全液壓雙作用隨鉆震擊器,在上中間活塞上設有上密封件,在下中間活塞上設有下密封件。
所述的全液壓雙作用隨鉆震擊器,其上單向閥的閥體的內錐孔端面與上芯軸中部臺階的圓弧接觸,下單向閥的閥體的內錐孔端面與下芯軸中部臺階的圓弧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上、下芯軸相連;上芯軸、下芯軸上各裝有一個相同的單向閥,閥體上安裝閥芯;上芯軸、下芯軸裝在上液缸、中間液缸和下液缸內。中間液缸的上腔、下腔各裝有一個帶密封件的中間活塞。上液缸、中間液缸、下液缸的端部都有連接螺紋,上液缸、中間液缸、下液缸相互連接,形成液壓腔。由裝在中間液缸上腔、下腔的中間活塞形成密封的液壓腔,內部充滿液壓油;在上擊或下擊時,可利用上芯軸、下芯軸、閥體、閥芯構成單向閥形式的阻尼機構,對內部液壓油進行壓縮、儲能和快速卸荷作用而產生震擊;利用上芯軸、下芯軸、閥體、閥芯構成單向閥的原理,控制其震擊方向;利用上提或下放負荷的大小來調節震擊力的大小,可隨時調整震擊力的大小和上下震擊方向。
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克服了機械式震擊器、機械液壓式震擊器、水力震擊器中摩擦塊阻尼、皮碗膠筒阻尼易損壞,需經常更換,造成震擊器工作中失效的缺點,阻尼機構的核芯零件閥體采用了高強度塑性材料,耐磨性強,能適應高溫、高壓環境,與上、下液缸配合段采用了硬密封,無橡膠件,延長了使用壽命;克服了機械式震擊器、機械液壓式震擊器、水力震擊器震擊力是恒定值,在井內操作中震擊力和上、下震擊方向不能任意調整的缺點,操作者可在地面通過調整上提或下放鉆具(無需扭矩或外部調整)就能在兩個方向釋放很小到所需的最大震擊力,具有可變的震擊時間周期和震擊強度;還能利用上、下芯軸、閥體、閥芯形成單向閥原理,可在井下任意調整上、下震擊方向;并能很快地解卡,恢復正常鉆井作業。適用于油和氣井的鉆井、測試、取芯、海上打撈、固井、補救作業、海底服務、修井、定向和水平鉆井等場合的作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1的B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854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