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內鍋的火鍋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97980.1 | 申請日: | 2008-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3901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友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友義 |
| 主分類號: | A47J27/10 | 分類號: | A47J27/10;A47J36/18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徐先祿 |
| 地址: | 400010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內鍋 火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用具,具體涉及一種帶內鍋的火鍋。
背景技術
最早的家用火鍋為銅制的鍋、灶連接一體的結構,鍋的中心設有與灶相通的煙筒,湯、料混合烹飪菜肴。由于容量較小,只適合于用餐人數不多的情況。目前,餐館大都使用與灶分離的鐵鍋、或不銹鋼鍋,其容量較大,有的鍋內還設有隔片或間隔,適合于用餐人數較多的情況。存在的問題是:湯、料混合烹飪菜肴,食用不便;味道先濃后淡,不平穩;容易糊鍋,造成調料浪費。因此,現有的火鍋構造需要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內鍋的火鍋,它能將湯、料隔開,便于烹飪不同的菜肴,不易糊鍋,還能保持味道平穩持久。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內鍋的火鍋,包括外鍋,其鍋底為平面,其特征在于:一圓筒狀底部為平面的內鍋,設在外鍋底部內中心處,內鍋的側壁設有若干小個通孔。
采用這種帶內鍋的火鍋,可以將辣椒、花椒、生姜等調料集中于內鍋,外鍋里的高湯經內鍋側壁的小個通孔進入內鍋,內鍋的調料味從側壁的小個通孔流到外鍋里的高湯里,從而實現了湯、料隔開,不僅便于烹飪不同的菜肴,而且不易糊鍋。由于內鍋的調料味逐漸地流到外鍋,所以,能保持味道平穩持久;由于內鍋的麻辣味重于外鍋,適合于喜歡麻辣味顧客涮毛肚、鴨腸、海鮮等腥味大的食品,外鍋則適合于煮蔬菜,改變了傳統火鍋一鍋一味的特點,能滿足口味不同的顧客。
所述的一種帶內鍋的火鍋,其內鍋的底部焊接在外鍋底部內的中心處。
所述的一種帶內鍋的火鍋,在外鍋的口部設有兩只對稱的鍋耳。外鍋口部設置兩只對稱的鍋耳,便于雙手端鍋。
所述的一種帶內鍋的火鍋,在外鍋的口部設有一只鍋耳,與該只鍋耳相對的外鍋口部設有一鍋把。外鍋口部設置一只鍋耳和一鍋把,既便于雙手端鍋,又既便于一支手端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它能將湯、料隔開,便于烹飪菜肴,不易糊鍋,還能保持味道平穩持久;改變了傳統火鍋一鍋一味的特點,能滿足口味不同的顧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外鍋口部設有兩只對稱鍋耳的帶內鍋的火鍋示意圖。
圖4是外鍋口部設有一只鍋耳和一鍋把的帶內鍋的火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外鍋口部不設鍋耳和鍋把。
參見圖1和圖2,先在圓筒狀底部為平面的內鍋2的側壁鉆若干小個通孔3,再將內鍋2的底部焊接在外鍋底部的內中心處即可。
實施例二:外鍋口部設有兩只對稱鍋耳.
參見圖1、圖2和圖3,先將兩只鍋耳4對稱地鉚接在外鍋1的口部,并在圓筒狀底部為平面的內鍋2的側壁鉆若干小個通孔3,然后,將內鍋2的底部焊接在外鍋底部的內中心處即可。
實施例三:外鍋口部設有一只鍋耳和一鍋把。
參見圖1、圖2和圖4,先將一只鍋耳4鉚接在外鍋1的口部,再將一鍋把5安裝在外鍋1的口部,并與鍋耳對稱;在圓筒狀底部為平面的內鍋2的側壁鉆若干小個通孔3,然后,將內鍋2的底部焊接在外鍋底部的內中心處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友義,未經劉友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798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太陽能熱水器設置過濾器的儲水箱
- 下一篇:太陽能管道排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