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提高面板亮度的導光板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0820094598.5 | 申請日: | 2008-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9757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26 |
| 發明(設計)人: | 鄭湛金;曹俊威;鄧世飛;彭少康;李功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百得力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V13/00 | 分類號: | F21V13/00;F21V8/00;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面板 亮度 導光板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背光光源,特別是涉及背光光源的導光板。
背景技術
目前19寸寬屏液晶的背光源的導光板是采用單面導光網點設計,配合擴散反射將光線均勻導光,使整個面板均勻發光。
單面做導光網點設計相對比較容易和簡單,技術處理和光線設計也相對好調整,門檻不太高,所以普遍19寸液晶的導光板都是做單面導光網點設計的。為了考慮光線整體分布均勻性,網點的分布不可能做到太密,如果做得太密,會因光線的反射折射的過分集中造成光線整體傳播不平均,使得最終的面板亮度和亮度均勻性受到限制。為了提高亮度滿足高端要求,通常的做法是使用其他材料如增光片來配合來提高面板亮度,但是這樣會增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面板亮度的導光板機構,用來調整光線的均勻性和提高面板的亮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提高面板亮度的導光板機構,包括導光板、分別設置在導光板正反兩個面的反射片和擴散片,在所述導光板的正反兩個面上均有用于調整光線均勻性的導光網點。
優選地:所述導光網點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方形、條形、亂點數、V形中任一形狀的規則或不規則的導光網點。
優選地:所述擴散片的出光面上還設置有增光片。
優選地:所述導光板是壓克力材料的導光板。
優選地:所述導光板是透明玻璃材料的導光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由于導光板的上下兩個面都形成有導光網點,其網點的密度相比單面設計分布的網點的密度大一倍,這樣光線在導光板里面可以更多的發生漫反射和折射,經雙面網點的導光板調整后的光線更均勻,從擴散片中射出的光線的亮度更高。應用在LCD上可以明顯提高LCD面板的亮度,可以應用于液晶顯示器、小型電視上以及在背光與TFT玻璃組裝成模塊上的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涉及的一種導光板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導光板結構示意圖。
圖3是光線在導光板中的傳播示意圖。
圖4是背光成品的分解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提高面板亮度的導光板機構。
現有導光板結構如圖1所示,在導光板1的反面上有用蝕刻的方法做成細小密集的導光網點10。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參看圖2、圖3和圖4所示。在導光板的反面下方設有反射片,在導光板的正面上方設有散光片。在導光板的上、下兩個面上,用模具射出成型或用蝕刻等其他方法做成細小密集的導光網點。
參看圖2,本實用新型是在導光板1的正反兩個面上均有用于調整光線均勻性的導光網點,即正面導光網點12和反面導光網點11。導光網點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方形、多邊形、條形、亂點數、V形中任一形狀的規則或不規則的導光網點。
含有本實用新型導光機構的背光成品結構參看圖4。導光板1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為第一擴散片20、第二擴散片21、增光片6、膠框13和上鐵框14。在導光板1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為反射片3和下鐵框15。在導光板1的側邊設有帶燈罩8和燈罩反射片9的燈管7。
本實用新型利用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參看圖3,在正面導光網點12上方設有擴散片2,在反面導光網點11上方設有反射片3。由設于導光板1側邊的光源4發出的光線5,當光源4從導光板1的一端入射,光線5碰到大小不等的導光網點會發生全方向的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線碰到底下的反射片3時又被反射回導光板1中,且網點越大,光線發生的反射折射的能力更強,光線繼續往另一頭網點大而密集方向傳播,這樣光線在導光板的上、下兩個面不斷發生折射和反射,光線可以重復利用,光線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最終破壞全反射條件,透過導光板1上方的擴散片2射出,光線從導光板1的正面射出經由擴散片2已經變得非常均勻,可以實現更高的亮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百得力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百得力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45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