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逆流式熱交換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92677.2 | 申請日: | 2008-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9646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8 |
| 發明(設計)人: | 葛俊;王慶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中興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7/06 | 分類號: | F24F7/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逆流 熱交換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熱交換器,尤其是涉及一種體積小、換熱表面積大以及組合靈活的新型逆流式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熱交換器一般采用單個或多個交叉流機芯配合離心或軸流風機來使用,交叉流機芯有著體積大、換熱表面積小、組合不靈活等不足之處。另外,在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2764115Y,名稱為‘熱交換器’文件中的結構如下:熱交換器包括殼體和機芯,在內循環風道的出風口裝設有軸流風機導風裝置,利用導風裝置來實現內循環氣流轉彎的需求。不過這種熱交換器結構需要增加額外的導風裝置,結構相對復雜。
基于現有熱交換器交叉流機芯的不足之處,本發明人設計了本實用新型“新型逆流式熱交換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有限的體積約束下實現了最大的熱交換器的換熱性能的新型逆流式熱交換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逆流式熱交換器,包括熱交換器殼體、機芯、控制器、內循環風道和外循環風道,內循環風道設有內循環風機,外循環風道設有外循環風機,所述的外循環風道為U型風道或L型風道,內循環風機和外循環風機為軸流風機,內循環風機和外循環風機分別與機芯的出風面成間距設置。
所述的外循環風道為U型風道,內循環風道為U型風道或L型風道。
所述的外循環風道為L型風道,內循環風道為L型風道。
在機芯長度和寬度方向的尺寸允許的情況下,所述的內循環風道可以并排布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循環風機來實現更高的換熱效率,外循環風道可以并排布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外循環風機來實現更高的換熱效率,內循環風機和外循環風機分別與機芯的出風面成間距設置。
所述的內循環風道并排布置有五個內循環風機,外循環風道并排布置有五個外循環風機,內循環風機和外循環風機分別與機芯的出風面成間距設置。內循環風機使用5個軸流風機并排布置并且將風機的在距離機芯出風面一定間距L處放置(可以是豎直、水平、傾斜放置)。外循環風道采用U型風道,外循環風機使用5個軸流風機并排布置并且將風機的在距離機芯出風面一定間距處放置(可以是豎直、水平、傾斜放置)。將內循環風機并排布置并在距離機芯一定間距L處傾斜放置來實現內循環氣流轉彎的需求,而無需采用導風裝置來實現內循環氣流轉彎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逆流式熱交換器的有益效果是:其可在有限的體積約束下實現了最大的熱交換器的換熱性能,新型逆流式機芯的引入熱交換器系統中可以大大提高熱交換性能,本發明使用了典型的U-L、L-L、U-U型逆流風道,并且內外循環風機的放置方式可以根據實際使用方式來靈活配置,另外將內循環風機并排布置并在距離機芯一定間距L處傾斜放置來實現內循環氣流轉彎的需求,而無需采用導風裝置即可實現內循環氣流轉彎的需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后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左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左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左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熱交換器殼體???20、機芯?????????30、控制器
40、內循環風道?????41、內循環風機???42、內循環進風口
42、內循環出風口???50、外循環風道???51、外循環風機
52、外循環進風口???53、外循環出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中興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中興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26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核酸處理的便攜式制備、分析和檢測設備
- 下一篇:一種自動喂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