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交通信號燈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92212.7 | 申請日: | 200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4973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天烈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天烈 |
| 主分類號: | G08G1/095 | 分類號: | G08G1/095;G08G1/0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交通 信號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交通信號燈,尤其涉及到一種具有遙控功能的新型交通信號燈。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私家車、公交車的需求越來越大,相應地,在我國進入WTO以后,我國經濟貿易與世界接軌,汽車業關稅大大降低,使許多人都能負擔得起買私家車,但是,私家車、公交車的大增無疑會對我國交通系統帶來沉重的壓力。而放眼現在我國如廣州、香港、上海等大都市,無一不受到交通堵塞的困擾。
現有的交通信號燈的結構如圖1所示:微處理芯片控制電路30通過驅動電路20控制三色交通信號燈10,而微處理芯片控制電路30還連設有控制裝置40和電源50,另外驅動電路20還連接有與三色交通信號燈10相應的時間顯示數碼管80。一般情況下三色交通信號燈10都是由自動控制裝置40完成交通信號燈的轉換燈工作,但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時候,例如東西方向車流量較多造成堵塞,而南北方向車流量較少,交警就會根據此種情況打開交通信號燈控制器,用手動控制交通信號燈的轉換工作,讓東西車輛方向的綠燈時間長一些,南北車輛方向的綠燈時間相對少一些,以此緩解交通壓力。而如果當時的天氣情況比較惡劣,在交通信號燈控制器旁控制交通信號燈的轉換工作將會受日曬雨淋的影響,且為交警日趨繁重的工作中又添加了一項不必要的工作。
另外目前在無線領域中,主要分為紅外和發射載波兩種,紅外無線的特點簡單,可靠性好,保密性高,但距離較短,收外界的干擾也大,故一般應用在家庭短距離的遙控上,而發射頻率載波的距離比較遠,其技術歷史也很悠久,技術也很成熟,可靠性也很高,適合遠距離的通信。
基于現有交通信號燈控制方法的不足之處,本發明人設計了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交通信號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須打開交通信號燈控制箱即可對其進行人工遙控操作的新型交通信號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交通信號燈,包括三色交通信號燈、驅動電路和微處理芯片控制電路,微處理芯片控制電路還連設有手動控制開關電路和電源,其還設有一無線遙控裝置,所述的手動控制開關電路連接一無線接收裝置,該接收裝置設有控制手動控制開關電路的開關量輸出電路,接收裝置與無線遙控裝置內的無線發射裝置相配對。本實用新型的發射裝置采用發身載波方式,發射載波的距離比較遠,技術比較成熟,可靠性也很高,適合遠距離的通信,而接收裝置采用先進的超外差技術,其特點是溫度適應性強和接收靈敏度高,而且工作穩定可靠,抗干擾能力強,產品的一致性好,接收裝置本身輻射低,無二次輻射,性能指標好,容易通過FCC或者CE等標準的檢測,符合工業使用規范。
所述的驅動電路還連接有與三色交通信號燈相應的時間顯示數碼管,該時間顯示數碼管用于顯示各色燈轉換的時間。
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交通信號燈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為交警日趨繁重的工作中減少些完全不必要的工作,也為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交警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日曬雨淋,在需要放行和攔截的紅綠燈路口,取代了交警人為的打開控制箱手動操作,只需在崗亭按動遙控裝置就可以完成道路的疏通工作,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人性化,并且由于接收裝置的控制電路部分采用繼電器的開關量來控制其原有的控制電路,如此可保證對其原電路不受任何影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交通信號燈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是接收裝置與手動控制開關電路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三色交通信號燈????20、驅動電路??30、微處理芯片控制電路
40、手動控制開關電路??50、電源??????60、無線遙控裝置
61、無線發射裝置??????70、接收裝置??71、開關量輸出電路
80、時間顯示數碼管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天烈,未經張天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221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