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發動機旋轉氣門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88108.0 | 申請日: | 2008-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02504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04 |
| 發明(設計)人: | 宣悟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宣悟良 |
| 主分類號: | F01L7/00 | 分類號: | F01L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中平 |
| 地址: | 314514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旋轉 氣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式發動機旋轉氣門,屬發動機旋轉氣門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1、CN2403897Y、名稱“發動機旋轉氣門”,包括進氣閥、閥體、排氣閥殼、閥體,進氣閥殼與排氣閥殼均為圓臺體,其內為空腔,側面開有進出氣口,進氣閥殼的進氣口與進氣管相通,其出氣口與氣缸相通,排氣閥殼的進氣口與氣缸相連,出氣口與排氣管相連,進、排氣閥體的一端也為圓臺體、并插入在進、排氣閥殼的空腔中,另一端為圓柱體并套有齒形帶輪,進、排氣閥體內開有通腔,通腔的進出氣口可與閥殼的進出氣口重疊。
2、現有的往復活塞式四沖程發動機的換氣結構,由凸輪軸正對凸輪開閉往復氣門完成進排氣。其存在不足之處:一是凸輪軸和往復氣門功能單一,結構不夠緊湊,二是存在往復質量(如往復氣門、彈簧、挺桿等)不能確保,也成為發動機提速的瓶頸;三發動機為了加大進氣量和加快排氣,采用多氣門,不僅結構復雜,而且為了克服氣門彈簧阻力,共發動機自身功率損耗增加,降低了輸出功率。
發明內容
設計目的:避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零件少,制造容易,造價低,故障率極少,工作可靠,維修保養方便的發動機旋轉氣門。
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在原理設計上:旋轉式氣門由進排氣內、外管套合,進排氣外管固定、進排氣內管旋轉,并且利用進排氣內、外二管壁上氣孔位置變化完成進排氣。進排氣內管在缸蓋外各裝有齒形帶輪與曲軸連接,傳動比與現有凸輪軸與曲軸傳動比一樣都是1:2。如果把現有技術中的凸輪軸做成中空管,去掉外面的凸輪,在凸輪位置上打孔就成了進排氣內管。當二內管齒形帶輪面對時,記號與曲軸齒形帶輪正對記號對準并連接后,內管就取代了凸輪軸,氣孔取代了凸輪及往復氣門,當進排氣內管氣孔轉至于進排氣外管氣孔重合時,相當于凸輪頂開往復氣門,進排氣開始,進氣由進氣管經進排氣內管與進排氣外管中的二重合孔進入氣缸。廢氣由二重合孔經進排氣內管進入進排氣管排出,當進排氣內管轉至二氣孔位置錯開時,進排氣內管的管壁遮蓋住進排氣外管壁上的氣孔,相當于凸輪關閉往復氣門,進排氣結束。等下一循環重新開始。
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在結構設計:旋轉式氣門有直管式和錐管式二種,均由進排氣內、外管套合構成。進排氣外管直接鑄造在缸蓋中(進排氣外管沿曲軸方向平行鑄于缸蓋中),進排氣管位于缸蓋后端(飛輪端)與外管后端連接,進排氣內、外二管的壁上各有一氣孔與氣缸相通。氣孔位于原來往復氣門位置。進排氣內管工作段與進排氣外管內腔的工作段等長,從進排氣外管前端裝入(錐管式進排氣內管由進排氣外管后端裝入),進排氣內管前端封閉后端與進排氣管相通,是進排氣通道,二管壁上各有一氣孔隨管旋轉,內外管氣流位于同一垂直線上。
錐管式與直管式不同之處在于內外管是錐形管套合,錐度由直徑來表示,如外管長10cm,一端直徑5cm,另一端6cm,用直線將二端連接就成為帶錐度的內外管。做成錐管是為了解決密封,屬自緊式,這種結構密封方式在往復氣門與缸蓋氣門座之間為45度錐角。再用氣門彈簧壓緊氣門,實驗證明密封效果是有效可靠的,旋轉氣門錐管式保留了這種結構,解決了密封問題。
技術方案:發動機旋轉氣門,它包括發動機,旋轉氣門的進排氣外管一端直接與缸蓋內側連接,進排氣內管前端密封且套在進排氣外管內,進排氣內管后端位于齒形帶輪軸孔內且由齒形帶輪帶動轉動,進排氣內管和進排氣外管上對應開有氣孔。
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一是結構新穎、簡單、造價低;二是工作性能穩定可靠;三是不僅有效地提高了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而且運行平穩、噪聲小,進排氣順暢,節省了能耗。
附圖說明
圖1是發動機旋轉氣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中進排氣內、外管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附圖1。發動機旋轉氣門,它包括發動機1,旋轉氣門的進排氣外管4一端直接與缸蓋內側連接,缸蓋外側與進排氣管連接。進排氣內管2前端密封且套在進排氣外管4內呈密封旋轉配合,進排氣內管2后端位于齒形帶輪5軸孔內且由齒形帶輪5帶動轉動,進排氣內管2和進排氣外管4上對應開有氣孔3。進排氣內、外管2和4中氣孔3位置間隔為四缸90度、六缸60度、八缸40度,以此類推。氣門3為一對或2對或2對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宣悟良,未經宣悟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881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