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固液兩相環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離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86404.7 | 申請日: | 2008-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0953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生昌;鄧鴻英;鄭英臣;方宏生;林彬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B53/00 | 分類號: | F04B53/00;F04B43/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兵;袁木棋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兩相 隔膜 泵用吸排腔 隔離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泄漏環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離裝置。
背景技術
無泄漏環型隔膜泵的吸排腔隔離機構是由轉動體、隔舌和密封條三個零件組成。圖1是原有的隔離機構在環型隔膜泵內的裝配圖,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其中a-泵外殼,b-轉子,c-轉軸,d-介質進口,e-介質出口,環型隔膜泵的工作原理是:轉軸偏心轉動,帶動轉子在泵腔內沿內壁蠕動,將介質從介質進口吸入,從介質出口壓出;隔離機構的作用是將吸排腔隔離,其中的轉動體可轉動地裝在轉子槽內,隔舌可上下滑動地頂設在泵腔壁與轉動體的隔舌槽之間,轉子沿泵腔壁蠕動的同時,轉動體也在轉子槽內轉動,隔舌既隨轉動體擺動,同時還在轉子體的隔舌槽內上下移動。原有的環型隔膜泵的介質進口和介質出口位于泵體的上部,轉動體的隔舌槽朝上,隔舌位于轉動體的上方,隔舌的支承直徑為10mm左右,隔舌上朝向出口流道一側開有泄荷槽,隔舌下端與轉動體之間形成隔離機構容腔,泄荷槽可供隔離機構容腔內的介質排出。這種機構存在的缺陷是:如果輸送固液兩相介質,固體顆粒由于自身的密度大,將會滯留在隔離機構容腔內,形成閉死容積,導致發生卡死現象,使泵無法正常運轉,使得原有的環形隔膜泵只能輸送液體介質;此外,停泵后,固體顆粒也很難清洗干凈,即使有少量固體殘留,泵再次啟動時也會發生卡死故障;而且,隔舌支承直徑小,在隔舌上面開了泄荷槽使得隔舌剛性變差,變形增大,密封性減弱,轉動PV值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的環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離裝置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消除閉死容積,確保泵正常運轉,同時改善隔舌支承受力狀況與剛度,進而提高隔離機構的密封性,減少泄漏,提高流量與泵效的無泄露環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離機構。
一種固液兩相環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離機構,包括轉動體、隔舌、密封件,所述的轉動體可轉動地設置在轉子槽內,所述的隔舌可上下滑動地套設在所述轉動體的隔舌槽內,所述的隔舌與隔舌槽之間的空腔為隔離機構容腔,所述隔舌的外側面與位于介質進口與介質出口之間的泵腔壁相抵,并通過所述的密封件與所述的泵腔壁液密封接觸,所述的轉動體槽口朝下地倒向設置,與倒向地設置在泵體下方的介質進口與介質出口配合,所述的隔離機構容腔位于所述隔舌的上方,所述的轉動體在近介質出口一側開有將所述隔離機構容腔與介質出口連通的泄荷槽。
進一步,所述隔舌的直徑加寬至10-35mm。
進一步,所述的隔舌的外側面上開有凹槽,所述的密封件設置在所述的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為:轉動體、隔舌連同泵體進行倒置,轉動體的隔舌槽開口朝下,這樣,進入隔離機構容腔內的固體介質由于自身密度大會自動排出,不會滯留在隔離機構容腔內形成閉死容積,可防止泵發生卡死現象。另外,加大隔舌支承的直徑,取消隔舌上的泄荷槽,是為了提高隔舌的支承剛度。將泄荷槽設在轉動體上近介質出口一側,是為了便于轉動體與隔舌之間的容腔內的介質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了閉死容積的產生,防止發生泵的卡死故障;(2)可用于輸送固液兩相介質;(3)隔舌剛性增強,隔離機構密封性提高,有助于減少泄漏,增加流量,提高泵效;(4)隔離機構容腔內不會滯留固液介質,減少清理腔體的過程,節省時間。
附圖說明
圖1是原有的隔離機構在環型隔膜泵內的裝配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是原有的隔舌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原有的轉動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在環型隔膜泵內的裝配圖。
圖6是圖4的B部放大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隔舌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轉動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5-9:一種固液兩相環型隔膜泵用吸排腔隔離機構,包括轉動體1、隔舌2、密封件3,所述的轉動體1可轉動地設置在轉子槽內,所述的隔舌2可上下滑動地套設在所述轉動體1的隔舌槽內,所述的隔舌2與隔舌槽之間的空腔為隔離機構容腔4,所述隔舌的外側面與位于介質進口5與介質出口6之間的泵腔壁相抵,并通過所述的密封件與所述的泵腔壁液密封接觸,所述的轉動體1槽口朝下地倒向設置,與倒向地設置在泵體下方的介質進口5與介質出口6配合,所述的隔離機構容腔4位于所述隔舌2的上方,所述的轉動體1在近介質出口6一側開有將所述隔離機構容腔4與介質出口連通的泄荷槽7,所述隔舌2的直徑加寬至10-3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8640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