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以污水處理的內循環流化生物反應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85962.1 | 申請日: | 200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3203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06 |
| 發明(設計)人: | 俞建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德安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 |
| 地址: | 315812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以 污水處理 循環 流化 生物 反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生物反應來進行污水處理的內循環流化生物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水資源的不斷緊缺和對環境污染治理的不斷加強,人們已經開始關注對各種污水進行處理,并盡可能的重新加以利用。目前,對城鎮生活污水進行治理的裝置大體可分為活性污泥過濾池、生物反應過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濾塔等,其中的生物反應過濾池是利用生物填料與污水充分接觸而發生生物反應,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目前的生物反應過濾池,大多都存在建設占地太大、投資過大、運行管理復雜、維護費用大等缺陷,使污水處理系統不能很好滿足社會環境的需要,而且污水處理流程復雜,施工難度大和周期長,嚴重制約了當前城鎮污水處理工作的開展。
針對上述現狀,有人發明了如申請號為ZL200410026170.3(公開號為CN1704358A)的中國發明專利《一種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其披露了這樣一種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包括下部設置有進水口的水解腔,在水解腔內設置有生物填料,還包括以隔板相隔的反應腔,所述水解腔與反應腔之間設置有過濾導向通道,該過濾導向通道的一端連通水解腔的上部,連通處設置有過濾件,另一端連通反應腔的下部,所述反應腔內部設置有中空纖維膜組件,下部設置有活性污泥曝氣裝置。它克服現有污水處理設備存在的龐大復雜、占地面積大,投資和運行費用昂貴的缺陷,而且污水凈化效果較為理想。
但上述專利仍然存在一定缺陷,上述反應器主要只進行了生物填料處理過程、好氧生化處理過程,缺少一級厭氧處理過程,故凈化效果還有所欠缺;還有上述反應器中曝氣裝置是對整個反應腔進行曝氣,曝氣范圍大,不易形成紊流,曝氣的耗氧量大,影響曝氣效果,增加曝氣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整體結構非常簡單、污水凈化效果更為理想、曝氣效果好、且造價及使用成本低的用以污水處理的內循環流化生物反應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以污水處理的內循環流化生物反應裝置,包括有池體,在所述池體內設置有一豎直的隔板而將池體分隔為彼此相通的流化好氧反應區和沉淀集水區,流化好氧反應區內填充有生物填料,在所述流化好氧反應區的底部設置有曝氣裝置,而在所述沉淀集水區的頂部設置有出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底部與隔板之間還設置有一斜坡板,該斜坡板與池體內壁所圍成的密封空間為厭氧反應區,斜坡板的坡頂位于所述沉淀集水區內、坡底位于所述流化好氧反應區內,并且,該斜坡板的外表面與所述隔板的底端之間留有間距,而在該厭氧反應區內通入有進水管,在該厭氧反應區的頂部設置有排氣管、底部設置有連通該厭氧反應區與流化好氧反應區的布水管,而且,所述斜坡板的頂部之上還設置有排泥管,所述曝氣裝置則位于所述布水管端口的一側;所述的流化好氧反應區內設置有豎直的分隔板而將該反應區分隔成內側區域和外側區域,所述的分隔板上間隔開有連通所述內、外側區域的間隙,所述的曝氣裝置位于流化好氧反應區的外側區域內。
該技術方案在運作時,帶有一定壓力的污水從進水管直接進入厭氧反應區,首先在該厭氧反應區內進行厭氧反應,利用污水自身所帶的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厭氧反應產生的氣體則從頂部的排氣管排出池體之外;厭氧反應后的污水由布水管輸入至流化好氧反應區內,在池體底部的曝氣裝置會源源不斷的提供向上流動的氣流,在供給污水與生物填料發生生物反應所需氧氣的同時,促使流化好氧反應區內的污水與生物填料以及氧氣攪動、混合起來,并在流化好氧反應區內形成一個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的流動循環,也即,在氣流的帶動下,污水一邊與生物填料充分混合、反應,一邊在流化好氧反應區內循環流動;經過反應后的水流最后通過隔板底部與斜坡板之間的間距,而流入沉淀集水區內,在該區域內,從生物填料表面脫落的生物膜自然形成污泥,污泥逐漸在底部沉淀下來,并順著斜坡板的外表面而流入流化好氧反應區的底部,保證了流化好氧反應區內污泥的濃度,而清水則位于該沉淀集水區的頂部,這樣,清水即可從沉淀集水區頂部的出水渠輸出,而在沉淀集水區內的剩余污泥則可從排泥管排出池體之外。
為使進入沉淀集水區內的水流能快速、高效的進行泥、水分離,所述出水渠與排泥管之間還可以設置有多塊傾斜的斜板,這樣,水流在經過斜板而向上流動時,水流中的污泥和生物填料會因自重而順著斜板表面向下走,繼而沉淀到沉淀集水區內的底部,實現清水與污泥的有效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德安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德安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8596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太陽能上流式水處理設備
- 下一篇:鉆頭自動送料機振動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