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起重量限制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81828.4 | 申請日: | 2008-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0608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11 |
| 發明(設計)人: | 韓連奎;方國慶;吳恩寧;王漢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建設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15/06 | 分類號: | B66C15/06;B66C13/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 紅 |
| 地址: | 310014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重量 限制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起重量限制器,屬于起吊機械上用的一種安全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塔式起重機是由裝在起重臂后端部的機械式重量限制器內的微動開關,經人為設定某幾個重量值,當實際吊件重量超過對應的設定值時,微動開關動作,完成超重限制,或超重限速控制功能。
現有技術存在以下缺點:
1、由于原開關式重量限制器安裝在起重臂后端部,當小車在起重臂上內、外運動時,會引起限制器處鋼絲繩夾角的變化,導致滑輪的受力方向也跟著變化,故影響測量誤差。
2、微動開關只能校定幾個已知的重量值,對實際吊物的重量一無所知,假如微動開關校定不準確或損壞,則存在安全隱患。
3、調試困難。工地上要找到大噸位的已知重量(如10噸)很困難,而且校定超重限速重量值也要另外的已知重量(如5噸)。故在實際安裝中僅憑操作工的估計或經驗進行人為設定保護值。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測量誤差小、安全可靠、調試方便的起重量限制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起重量限制器,包括滑輪和控制儀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設置在塔式起重機的塔帽頂上,滑輪內套裝有銷軸傳感器,所述銷軸傳感器內設置有潤滑油槽,銷軸傳感器與控制儀表有線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銷軸傳感器固定在安裝板上,安裝板設置在塔式起重機的塔帽頂上,銷軸傳感器上套裝有滑輪。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以下優點:1、滑輪安裝在塔式起重機的塔帽頂上,不存在鋼絲繩夾角的變化,故測量誤差小??刂苾x表安裝在司機室內,受環境影響的因素少,可靠性能保證。
2、控制儀表采用集控制、顯示為一體的智能化控制儀表,控制儀表將傳感器電信號采樣、放大、比較,經微處理器處理,完成多路重量控制。它可以集中控制輸出多路重量開關信號,經通訊口可外接數字顯示單元。性能完善、可靠、穩定、耐用、操作簡單。
3、儀表經校定后可連續測量和顯示吊物的實際重量,司機能發現重量限制器發生的故障或損壞。
4、調試方便。只要利用塔式起重機本身的標準節(如1噸)進行校稱后,在儀表上設定超重限制值如10噸,或超重限速值如5噸,就可以了。不需要實際的5噸或10噸重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滑輪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銷軸傳感器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塔式起重機1包括起升鋼絲繩2、后臂拉桿3、塔帽4、起重臂5、前臂拉桿6、小車7、起升機構8,塔帽4的頂部設置有滑輪9,滑輪9內套裝有銷軸傳感器11,銷軸傳感器11固定在安裝板10上,安裝板10設置在塔式起重機的塔帽4頂部,所述銷軸傳感器11內設置有潤滑油槽12,潤滑油槽12內的潤滑油用于潤滑銷軸傳感器11和滑輪9的接觸面。
銷軸傳感器11采集到的信號傳輸給控制儀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控制儀表為現有技術,采用的是由我公司生產的ZX100A-T控制儀表,該控制儀表是集控制、顯示為一體的智能化控制儀表,它可以集中控制輸出多路重量開關信號,經通訊口可外接數字顯示單元。該儀表主要電子元件全部進口元件,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組成取樣運算程序控制,結合優質元件,使之性能完善、可靠、穩定、耐用、操作簡單。
使用前,先對設備進行校稱,并按要求設置各路超載量。
1、校稱:將吊鉤升到上極限位置附近,平穩后將儀表置零。放下吊鉤再吊起二節標準節,或已知重量的物體(應大于1噸),按照要求將數據設置好。注意當鋼絲繩換倍率或換新鋼絲繩后,請重新校稱。
2、設置多路超載量:如將3000KG設為A1路超重量,將1500KG設為A2路超載量。并將A1、A2二路開關分別串入電器控制的相應回路即可。(注:其它不需要的設置為0)。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當測到吊物重量大于所設定的某路超載量時,該路超載量開關動作(由導通變成截止),在電路的作用下,實現限速或限制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建設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省建設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8182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養生陶瓷鍋具生產工藝
- 下一篇:用于烹飪器具的內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