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桉葉油降膜加熱分餾塔分離γ-松油烯和對傘花烴的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81280.3 | 申請日: | 2008-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651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2 |
| 發明(設計)人: | 趙炎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綠寶香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93/08 | 分類號: | C07D493/08;B01D3/14 |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孫山明 |
| 地址: | 651701云南省***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桉葉油降膜 加熱 分餾塔 分離 松油 傘花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產桉葉精油的分餾塔。
背景技術
桉葉素是重要的環單萜氧化物,沸點176℃,常溫下為無色液體,具有類似樟腦的強烈的清涼香氣。具有解熱,抗菌消炎作用。用桉樹葉經水蒸汽蒸餾后得到的桉葉油中桉葉素含量約為60%。桉葉油作為原料出口,桉葉素的含量需要達到80%以上。通常使用升膜式分餾塔一次獲得桉葉素80%以上純蘭桉油。由于直干蘭桉成材期短,木材好,出油率高,80年代末以來取代純蘭桉成為云南生產桉葉油的重要原料。用直干蘭桉蒸餾的桉葉原油,α-蒎烯含量比純藍桉明顯偏少,而γ-松油烯和對傘花烴明顯增高,這些結構相似、分子量相近、且沸點相差很小的植物化學成分,在分餾過程中,隨著氣液組分中摩爾分數的改變,各成分的相對揮發度差別太小,形成了接近恒沸點的體系,一次分餾桉葉素含量只能達到76%左右,很難一次獲得桉葉素含量80%以上的桉葉油。
要降低精油中γ松油烯和對傘花烴的含量使桉葉素含量一次達到80%以上,要么增加塔板數而使分餾塔加高到最少1.5倍以上,即將原來6米塔節增加到15米以上,成為龐大復雜的設備;或是用超大回流比緩慢多截除一些頭段蒎烯,時間將延長一倍左右,增大了能耗、而降低了效率、也降低了香氣品質。此前,簡單的方法是將第一次分餾取得的精油再次進行分餾或用人工將純蘭桉分餾的高含量精油滲兌。
技術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適應桉葉精油需求的不斷增長,提供一種基本不改變原有設備,通過一次分餾流程來降低γ-松油烯和對傘花烴的揮發量,提高直桿蘭桉原油中桉葉素的相對濃度,實現一次即達到桉葉素在精油中所需濃度含量的合格產品。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在塔頂列管全凝器103和回流分布器104之間設置一節換熱面積為降膜加熱器101之60~70%的冷凝回流通道106,即在管板塔盤上均勻設置與塔的氣體流向一致的冷凝通道換熱管束106-4,管束106-4的布管面積為塔盤106-6面積的40%。
并在管板塔盤106-6中心設置有回流管106-5。
所述的塔徑為600mm時,換熱管束106-432的管子數目為150-220根,同時管子的長度與塔徑的比為(1~1.2)∶1。
所述的管束106-4在管板塔盤106-6上的排列方式為等邊三角形,正方形,或同心圓形。
在以上方式中,由于一般通徑小于塔徑通道15%左右填料塔壓降就會明顯增加,所以本實用新型的布管面積不小于塔盤面積的40%。其次,換熱面積在加熱面積的50-70%之間,可以最大的減少塔體總的阻力和壓降,避免能耗升高。再次,冷凝回流通道過短,無法有效換能降低γ-松油烯和對傘花烴的氣體分子熱運動;冷凝回流通道過長,將過度冷卻,將不必要的分子成分也帶到塔底中,因而我們將該冷凝回流通道長度控制在和塔徑比1∶1~1.2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所應用的分餾塔,位于分餾塔釜底的循環泵將釜中的桉葉油輸送到置于釜上的薄膜分配器,將桉葉油均勻地以薄膜狀向下流動到與其相連的薄膜蒸發器中的管道壁上加熱蒸發,蒸發的氣體在塔體填料中不斷的傳質換熱上行直到塔頂,塔頂橫置的列管冷凝器將氣體全部冷凝為液體,經收集輸送到回流分配器中,一部份導出作為產品;一部份導流管到塔內回流分布器。本裝置處理量大,回流比控制可以接近定量控制,操作簡單可靠,容易實現自動控制。
本實用新型以其突出的優點已經在桉葉油精油加工生產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本裝置基本保持了原有工藝條件,r-松油烯和對傘花烴易于在此過程中被液化富集,較大幅度地降低了γ-松油烯和對對傘花烴的揮發,使大部γ-松油烯、對聚傘花烴富集到腳油中,提高了直桿蘭桉原油中各組份的相對揮發度,使一次分餾結果桉葉素含量都在80~83%之間,有效地提高了桉葉素在精油中的含量,保證了桉葉精油的一次合格率。提高了桉葉油分餾塔效率,降低了成本和能耗,避免了設備投資造成的材料耗費。
附圖說明
圖1為分餾塔整體示意圖。其中包括,桉葉油蒸發釜100、降膜加熱器101、填料塔102、列管冷凝器103、105、回流分配器104、冷凝回流通道106。
圖2為本實用新型冷凝回流通道的仰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冷凝回流通道的主視圖。
其中,106-1是設備接口法蘭盤、106-2是冷卻水進口、106-3是冷凝水出口、106-4是冷凝通道的管束、106-5是回流管。
以下結合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在塔頂原有的列管全凝器103和回流分布器104之間固定安裝換熱面積為降膜加熱器101之60~70%的冷凝回流通道106,即在塔徑為600mm塔殼內安裝焊接管板塔盤,將150根32的管子作為冷凝通道管束106-4固定在管板上,冷凝通道管束106-4與塔內氣體流向均為沿塔的縱向垂直,管束106-4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為等邊三角形,其布管面積為塔盤106-6面積的40%。同時管子的長度與塔徑的比為1∶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綠寶香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云南綠寶香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812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超稠原油淺度裂化直接生產道路瀝青的裝置
- 下一篇:消除氫化液中催化劑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