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管殼式冷凝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79422.2 | 申請日: | 2008-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364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31 |
| 發明(設計)人: | 朱建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阿爾西制冷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39/04 | 分類號: | F25B39/04;F28D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權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建國 |
| 地址: | 1000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殼 冷凝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凝器,特別涉及管殼式冷凝器。
背景技術
傳統管殼式冷凝器,結構不盡合理,設計沒有優化,換熱性能不太高,從目前資料上看傳熱系數一般只能達到1000~1500w/m2℃。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殼式冷凝器,該冷凝器通過結構上的改進大大提高了傳熱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包括,殼體、冷凝管,其特征在于,在進氟口處設置一帶孔擋板。
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特征還在于,在所述帶孔擋板上設有三角形溝槽,以分離氟利昂和冷凍油。
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特征還在于,所述冷凝管采用非均勻分布結構,在筒體上方留有空間,以形成大的氣囊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特征還在于,水側進出水口采用錯開分布的結構,以達到均流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特征還在于,所述三角形溝槽的深度在0.5~15mm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特征還在于,所述三角形溝槽的夾角在55°~90°之間。
通過以上改進,我公司設計的該管殼式冷凝器的傳熱系數已達到1950w/m2℃,性能提高了30%。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外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進氟口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設置在進氟口處的帶孔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進出水口分布示意圖及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帶孔擋板的剖面位置示意圖。
圖6是設置在進氟口處的帶孔擋板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外形圖。1為本實用新型管殼式冷凝器,14為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進水口,12為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進氟口。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進氟口處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進氟口處設有帶孔的擋板121,以達到均流的目的。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設置在進氟口處的帶孔擋板的結構示意圖。在該擋板121面向進氟口一側設有三角形溝槽122,以分離氟利昂和冷凍油,如圖5、圖6所示。設置在該擋板121上的溝槽122的深度h在0.5~15mm之間,溝槽兩側的夾角a在55°~90°之間。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進水口分布示意圖及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進水口14、出水口11采用錯開分布的結構,以達到均流目的,提高換熱性能。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管殼式冷凝器的冷凝管還采用了非均勻分布結構,在筒體上方留有空間,以形成大的氣囊結構,如圖4的13,以提高均勻性和擴大面積提高傳熱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阿爾西制冷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未經阿爾西制冷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794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