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太陽能發電裝置中的高溫輸氣管道網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74963.6 | 申請日: | 2008-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0952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18 |
| 發明(設計)人: | 羅納德·德比;塞繆爾·拉扎拉;斯坦利·澤林格爾;威廉·丹皮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彩熙太陽能環保技術(天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G6/06 | 分類號: | F03G6/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鳳榮 |
| 地址: | 300380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 發電 裝置 中的 高溫 輸氣管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發電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發電裝置中的高溫輸氣管道網。
背景技術
近年來,伴隨著石化燃料的使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引起全球變暖,或由核電站事故引發的放射性廢棄物所產生的放射能污染等問題變得深刻起來。人們對地球環境和能源的關心日益高漲。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取之不盡且清潔的能源太陽能在全世界已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大致可分為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其中,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主要由太陽能收集器、集熱器、太陽能能量傳輸管道、儲熱器、蒸汽發生裝置、發電裝置和控制裝置等部分構成。
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工作原理:太陽能收集器用來收集太陽光,將能量傳輸給集熱器,集熱器加熱空氣后,將熱空氣經過傳輸管道進入儲熱器,儲熱器將能量儲存起來,當需要發電時,將能量傳輸給蒸汽發生裝置,蒸汽驅動發電裝置進行發電。控制裝置可以控制不同裝置進行不同動作,滿足不同的需要。
由于現有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種類和方式有所不同,其太陽能能量傳輸管道也不盡相同,有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用很長的一至兩根很長的能量傳輸管道傳輸能量,其一端接集熱器的輸出端,另一端直接與儲熱器相連,即可完成能量的傳輸。有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的收集器和集熱器較多,就需要數個集熱器同時將數個太陽能收集器收集的熱量經集熱器加熱空氣后,將熱空氣經過傳輸管道進入儲熱器。這樣,就使得儲熱器的接口過多,容易造成能量損失,不利于儲熱器熱量的儲存,同時,也使管道不能有序的布置,易造成安全隱患。
另外,現有的管道大多由不銹鋼或特種鋼等單層管制成,其缺點在于由于鋼的特性溫度不能達到很高,容易造成能量損失,而且重量比較重,不便于安裝和搬運,成本比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管道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改進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中的高溫輸氣管道網,其可以減少能量傳輸中的能量損耗,利用空氣為傳熱介質,有助于熱能的傳遞,降低了成本,而且管道網排布有序,提高了太陽能發電裝置的發電效率及管道網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太陽能發電裝置中的高溫輸氣管道網,包括管道,其特征在于:設有一個主管道,該主管道與儲熱器管道相連通;在主管道兩側面與主管道垂直且間隔一定距離平行排列著數個分支管道,數個分支管道分別與主管道相連通;數個分支管道上間隔一定距離設有數個連接口,該連接口處與集熱器管道連通,通過上述連接構成一整體高溫輸氣管道網。
所述數個分支管道與主管道連通處在主管道兩端采用三通接頭,中間的各連接處采用四通接頭。
所述主管道、分支管道、三通接頭及四通接頭的管道結構包括三層,內層為陶瓷管道層,在陶瓷管道層的外表面包覆著巖棉保溫層,在巖棉保溫層的外表面包覆著金屬管道層,上述層與層之間緊密接觸構成一整體輸氣管道。
所述陶瓷管道層中,陶瓷管道兩端部設有向內漸縮及向外漸擴的倒角,向內漸縮與向外漸擴的倒角相互配合構成一整體陶瓷管道。
所述軸承支架分別設置在每個分支管道端口一側,在每個分支管道一端的端口處連接一擋板,擋板的中部設置并連接一轉軸,該轉軸與安裝在軸承支架上的軸承采用過盈配合方式配合連接,軸承置于軸套內與軸套配合,軸套的外面設置一端蓋,該端蓋與軸套采用螺栓連接;軸套安裝并連接在軸承支架上;分支管道的另一端與主管道陶瓷管道層三通接頭或四通接頭的接口處的陶瓷管道層中,設置一直徑大于分支陶瓷管道層的直管,該陶瓷直管端部沿內圓與直管一體成型設置一圓環,與陶瓷直管端部連接處分支管道的陶瓷管道層端部沿外圓一體成型設置一外圓環,且該帶有外圓環的分支陶瓷管道伸入陶瓷直管端部的內圓環內與陶瓷直管采用動配合的方式套合在一起;主管道的金屬管道層及巖棉保溫層與分支管道的金屬管道層及巖棉保溫層之間的接頭處留有間隙。
所述數個分支管道的底部設有數個框架,框架上設置連接有數個滑輪,分支管道置于滑輪上,分支管道可以沿著滑輪轉動。
所述框架為方形或U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管道密度小,重量輕,成本低,抗高溫,而且由于采用變徑設計,管道壓力減小,有助于熱能的傳遞;管道網排布有序,提高了太陽能發電裝置的發電效率及管道網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圖1中A向局部放大側面剖視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彩熙太陽能環保技術(天津)有限公司,未經彩熙太陽能環保技術(天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749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體式吸盤吹氣球
- 下一篇:水輪發電機聯軸組件及其聯軸螺柱的加熱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