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檢測儀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72793.8 | 申請日: | 2008-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9376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8-19 |
| 發明(設計)人: | 孫永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78 | 分類號: | 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齊安全;張 晶 |
| 地址: | 130012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農產品 有害 殘留 物質 檢測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害殘留物質檢測裝置,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檢測儀。
背景技術
過量使用違禁農藥和長期大量使用化肥,都會造成農業生產環境嚴重污染,對人類的食品安全性構成威脅,迫切需要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夠進行現場快速檢測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的實用技術。目前此類檢測儀器多是專用的,主要以農藥殘留為主,農藥殘留的檢測主要使用色譜法,但這類檢測方法需要大型儀器設備和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不適合現場檢測和大批量樣品的篩選。對于快速農藥殘留物質檢測多使用乙酰膽堿酯酶方法,利用有機磷能抑制膽堿酯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膽堿的活性,通過檢查乙酰膽堿或其它酯類化合物的分解產物,便可判斷樣品中是否含有有機磷。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同酶源種類和不同批次產品酶的活性存在差異,其次酶反應需要一定得溫度,酶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嚴重時分析結果出現差異,很難確保現場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還存在使用成本高、擴展性差的問題。由于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的多樣性對檢測儀器的擴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實用新型正是基于這樣的要求提出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基于顏色傳感器和化學比色原理的適合于現場快速檢測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檢測儀。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檢測儀由檢測箱和主控計算機兩個部分組成,檢測箱與主控計算機之間通過RS232C串行通訊接口連接。
所述的檢測箱由上箱和下箱兩個部分組成,上箱內部放置必備檢測器皿和試劑,下箱內部分為檢測工具區和顏色檢測區,檢測工具區放置必備檢測工具,顏色檢測區放置檢測待測液體顏色的顏色傳感器(14),顏色傳感器中的單片機通過能夠實現數據采集和傳輸的RS232C串行通訊接口與主控計算機連接。
所述的主控計算機采用的是安裝有控制軟件的筆記本計算機。
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顏色傳感器包括穩壓控制電路、檢測光源、檢測孔、光電傳感器、A/D轉換電路、單片機和RS232C接口。單片機與穩壓控制電路電連接,穩壓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與檢測光源的輸入端電連接,光電傳感器的輸出端與A/D轉換電路的輸入端電連接,A/D轉換電路的輸出端與單片機的接受端電連接,單片機上的輸入輸出端安裝一個能夠實現數據采集和傳輸的RS232C串行通訊接口,單片機通過RS232C串行通訊接口和主控計算機連接,在檢測光源與光電傳感器之間安裝一個用于插裝內有待測液體的比色瓶的檢測孔;所述的檢測光源由能夠分別發出紅、綠、藍、黃四種顏色的四個發光二極管組成,四個發光二極管和四個光電傳感器是在檢測孔兩側一一相對安裝;所述的必備檢測器皿有移液器吸嘴、濾紙盒、比色管、容量瓶、筆夾、錐形瓶、移液管、移液器吸嘴與漏斗;所述的試劑有氫氧化鈉、硫酸、高錳酸鉀、硝酸鈉、氯化銨與氯化鈀;所述的必備檢測工具有1號移液器、2號移液器、比色管插孔、比色瓶與預處理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采用顏色傳感器和化學比色法相結合技術,檢測項目擴展性好,檢測成本低,操作方便,檢測裝置結構簡單,適合于現場快速檢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檢測儀中檢測箱上箱內部布置示意框圖;
圖2是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檢測儀中檢測箱下箱內部布置示意框圖;
圖3是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檢測儀的結構原理示意框圖;
圖4是利用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檢測儀檢測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質含量和種類的流程框圖;
圖中:1.移液器吸嘴(3ml),2.濾紙盒,3.比色管(25ml),4.容量瓶(50-100ml),5.筆夾,6.錐形瓶(50ml),7.移液管(10ml),8.移液器吸嘴(5ml),9.漏斗,10.1號移液器(1-5ml),11.2號移液器(100-500微升),12.比色管插孔,13.比色瓶,14.顏色傳感器,15.檢測孔,16.預處理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7279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噴口耐壓試驗用電極
- 下一篇:汽車電控自動變速器模擬測試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