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太陽能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72208.4 | 申請日: | 2008-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5636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0 |
| 發明(設計)人: | 林祺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祺芳 |
| 主分類號: | H02N6/00 | 分類號: | H02N6/00;G02B27/40;H02J7/35 |
| 代理公司: | 長春市吉利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張紹嚴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電類,特別涉及一種太陽能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各式各樣的能源中,石油可以算得上是最重要的能源了,石油不僅能夠帶給人們交通上的便利,并且石油也可以帶給人們科技以及生活上的進步,石油可以驅動各式交通工具,石油可以作為各種塑膠的原料,甚至石油可以用來發電,但石油總有枯竭的一天,隨著石油價格的節節攀高,人們漸漸的意識到其他各種可行的替代能源開發。
各種替代能源中,太陽能發電由于是利用太陽光的光源轉換成電力,具有無污染、無公害、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等優點,已經成為各國所極力研究的替代能源之一了。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一般常用的太陽能裝置1包括有透明殼體11、太陽能晶片12與基座13,該透明殼體11組裝在基座13上,并且太陽能晶片12設在基座13上,太陽能晶片12可將接收到的光線14轉換成電力輸出,藉由上述結構,得以將太陽能轉換成為電力輸出。
但上述太陽能裝置1在使用時,仍存在下列問題:
雖然常用的太陽能裝置1已經可以將光線14轉換成電力輸出,但此種結構由于太陽能光源隨時移動,無法做到良好的聚光,轉換效率不佳,并且太陽能晶片12也沒有獲得較佳的散熱,容易導致太陽能晶片12的損壞,需要加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裝置,解決了常用太陽能裝置轉換效率不佳,易導致太陽能晶片損壞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有導光架體;反射膜,該反射膜布設在導光架體內部壁面;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聚光透鏡,各聚光透鏡分別固設在導光架體的一側;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太陽能晶片,該太陽能晶片設在導光架體的一端,該太陽能晶片可吸收聚光透鏡所聚焦的光源,并且將光源轉換成電力;導電散熱模組,該導電散熱模組連接在太陽能晶片的一側,該導電散熱模組可供將太陽能晶片所產生的電力與熱量藉由導電導熱材與導電散熱模組共同導電散熱出去;
其中,導光架體的一側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容置槽,該容置槽收容聚光透鏡;
太陽能晶片連接有發光二極體;
太陽能晶片連接充電電池,該充電電池可供應發光二極體所需的電力;
導電散熱模組設置有復數串聯或并聯太陽能晶片與熱導管散熱鰭片;
太陽能晶片連接在導電散熱模組的一側設有導電導熱材,該導電散熱模組可供將串聯或并聯太陽能晶片所產生的電力與熱量藉由導電導熱材與導電散熱模組共同導電散熱出去。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聚光鏡可以有效的將太陽光聚焦入導光架體內,并藉由反射膜有效的將光線聚焦導光集中至太陽能晶片上,使得導光聚焦效果更佳;整體導電與散熱效果好,增加太陽能晶片的使用壽命,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常用太陽能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常用太陽能裝置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示意圖之一;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示意圖之二;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之一;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之二。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3至附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太陽能裝置2包括:
導光架體3,該導光架體3的一側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容置槽31;
反射膜4,該反射膜4設在導光架體3內部壁面;
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聚光透鏡5,該等聚光透鏡5分別固設在導光架體3一側的容置槽31內,其中,當聚光透鏡5設置為復數時,可以獲得更佳的聚光效果;
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太陽能晶片6,該太陽能晶片6設在反射膜4的一端;
導電散熱模組7,該導電散熱模組7連接在太陽能晶片6的一側,并且該導電散熱模組7與太陽能晶片6間設有導電導熱材63,該導電散熱模組7可供將串聯或并聯太陽能晶片6所產生的電力與熱量導出,該導電散熱模組7可設置有復數串并聯的太陽能晶片與導熱管散熱鰭片7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祺芳,未經林祺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7220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