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轉筒式管束干燥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70832.0 | 申請日: | 2008-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1864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8 |
| 發明(設計)人: | 陸學中;劉洪賓;郭卓亞;李云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萬谷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6B11/04 | 分類號: | F26B11/04;F26B3/24;F26B23/10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50052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筒式 管束 干燥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干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轉筒式管束干燥機。本實用新型的干燥機能夠通過管束的換熱及轉筒的旋轉對管束外物料進行加熱、翻轉、攪拌,從而使物料達到均勻干燥的目的。該發明特別適用于松散物料的干燥加工,在酒精廠,肉聯行業、肥料行業、玉米深加工行業、飼料行業均能得到廣泛應用。
背景技術
管束干燥機是一種根據熱傳導和熱幅射原理,通過換熱管管壁將水蒸汽的熱量傳向管壁外的被干燥物料,以達到干燥物料目的的機械設備。該機械設備的核心部件是換熱管管束。
現有技術管束干燥機的結構如圖1、圖2所示,其水蒸汽進出換熱管的路徑如下(見圖1):蒸汽從進汽口1進入進汽端封頭2與進汽端管板3組成的內腔中,再從該內腔進入與管板相連通的換熱管4內,進入換熱管的水蒸汽在完成其換熱過程后,進入出汽端封頭6與管板5組成的內腔里變成凝結水,繼而從出汽端出汽口7排出。
這種蒸汽進出換熱管的路徑決定了換熱管管束的結構:換熱管管束必須設置兩個較大直徑(一般1.2米至3米左右)的封頭2、6與厚度較大(一般40-100mm左右)的管板3、5組成一體的腔體。這兩個腔體又必須通過一定數量及長度的換熱管4將其連通成一體。在這種結構中,封頭與管板材質要求高(必須用16Mn容器鋼板)、而且用量也較大、所以成本較高。另外,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連接(見圖2),要求密封,不準泄漏,需要采用脹、焊并用的加工工藝(見圖2,在9處要求脹接,在10處要求密封焊接),制造工藝復雜,難度大。稍有疏忽,就會造成泄漏、導至停產檢修。
這種傳統管束干燥機換熱管的旋轉過程是:電機通過傳動機構,帶動出汽端封頭管板一起轉動,再通過與管板連通的管束換熱管(以及管束外的抄板角鋼8)將旋轉動力傳遞至進汽端封頭管板,帶動整個換熱管管束旋轉。這種動力傳遞方式需要較大的傳遞功率。另外,由于換熱管本身也是動力傳遞鏈中的一個部件,所以在傳遞旋轉動力時,換熱管與管板的連接部位9、10處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扭矩力,這種扭矩力,不利于管板與換熱管之間的連接與密封,是換熱管與管板連接處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的一種轉筒式管束干燥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轉筒式管束干燥機包括一端設置有進料口、另一端設置有出料口的轉筒和以軸向布置的方式設置在轉筒中空腔內的若干根換熱管,所述換熱管通過與轉筒內壁相固接的至少兩塊橫置的支撐管板安裝在轉筒內腔中;所述換熱管是由間隔設置的進汽換熱管與排汽換熱管組成,且每兩相鄰的進汽換熱管與排汽換熱管的一端通過連接管連通,構成一個回路,另一端分別與進汽集汽環、排汽集汽環相連接;所述進汽集汽環與排汽集汽環分別與集汽包中的進汽腔和排汽腔相連通。
環繞轉筒內壁設置有若干抄板,環繞轉筒外壁設置有與動力源相結合的用于驅動轉筒轉動的齒圈和與導向輥相結合的環型導軌。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轉筒式管束干燥機是間接加熱接觸式干燥機,,利用熱傳導和熱幅射原理,,將作為熱源的飽和水蒸汽的熱量通過換熱管的管壁傳向管壁外的被干燥物料,物料則通過轉筒的旋轉,在轉筒及焊接在轉筒內壁上的抄板的帶動下,被帶到轉筒內換熱管的上方,再從換熱管之間的間隙中落下來;同時在傾斜設置的抄板推動下,由進料端向出料端移動,經出料口排出。被干燥物料在上下翻動及向前移動過程中被加熱、干燥,從而完成干燥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蒸汽進、出換熱管的路徑如下:水蒸汽從進汽口進入集汽包的進汽腔,經過進汽集汽環進入進汽換熱管,經連接管(回轉彎頭)進入排汽換熱管,經排汽集汽環再進入集汽包的排汽腔,從排汽管排出。本實用新型的這一蒸汽進、出路徑相比現有技術可省去管板3、5和封頭2、6,代替它的是本實用新型的的集汽包、集汽環、連接管(回轉彎頭)及支撐管板18(由于支撐管板在結構中僅起到固定、支撐的作用,不需像現有技術中的管板還要承受高壓蒸汽作用力,因此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管板所用的材料可以是厚度在12-25mm左右普通鋼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避開了封頭、管板結構及其復雜的加工工藝,降低了制造成本、加工難度。
2.由換熱管組成的管束換熱管在旋轉時受力均勻,不傳遞扭矩,大大減小了被扭損的可能性。
3.管束換熱管與兩端管板不需要密封焊(脹)接,徹底杜絕了換熱管與管板之間泄漏的問題。
4.管束與物料由筒體整體帶動,減小了管束和抄板與物料的磨擦,降低了傳動功率。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萬谷機械有限公司,未經鄭州萬谷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7083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