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回收的新型制氫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65999.8 | 申請日: | 2008-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9010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04 |
| 發明(設計)人: | 徐秋庭;劉志強;夏云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50 | 分類號: | C01B3/5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姣姣 |
| 地址: | 43008***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回收 新型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氫裝置,尤其屬于制氫工藝中的富余氣體的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原技術是根據混合氣體的物理吸附原理提取氫氣。即原料氣(焦爐煤氣)經煤壓機一級壓縮到進入預處理器,經處理吸附部分雜質后到二、三級壓縮,壓縮到一定壓力后進入變壓吸附系統,經過充分吸附后到干燥器,經干燥最終得到純的氫氣(純度達99.999%)。其存在的不足:以上焦爐煤氣制氫的工藝設計中,富余的氣體(煤氣、氫氣等)是采用的直接放空,因此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同時在排放過程中可能引發火險事故,帶來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解決放散氣體進行回收、減輕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防止安全隱患的可回收的新型制氫裝置。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措施:
可回收的新型制氫裝置,由原料氣罐、壓縮機、預處理器、提氫裝置、與提氫裝置之間的三級壓縮氣體管、連接于三級壓縮氣體管上的放散閥、氫氣干燥器、聯鎖閥、廢氣管、管道、連接于預處理器上的解吸氣管、氫氣干燥器輸入球罐或用戶管道上的截止閥組成。其在于:在放散閥與原料氣罐前的管道上連接回收管;在氫氣干燥器與截止閥之間的管道上連接余氣回收管及聯鎖閥,余氣回收管與原料氣罐前的管道連接;在余氣回收管的聯鎖閥后安裝限流閥。
其在于:廢氣管連接在提氫裝置與解吸氣管之間,在廢氣管及提氫裝置與氫氣干燥器之間的管道上連接聯鎖閥。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
(1)能合理回收資源,杜絕因放散起火的火險安全事故,不產生環境污染。
(2)能杜絕超壓引起的危險,同時減少了后工序的吸附量,延長了吸附劑的使用壽命。
(3)產品氫氣質量純度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4)解決了壓縮機長期超壓、引起電流過載現象。
(5)操作簡便。
附圖說明
圖1為可回收的新型制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可回收的新型制氫裝置:通過管道10依次將原料氣罐1、壓縮機2、預處理器3、提氫裝置4、壓縮機2進行連接,壓縮機2與提氫裝置4之間為三級壓縮氣體管5連接,在三級壓縮氣體管5上的放散閥6與原料氣罐1前的管道10上連接回收管13,并相通;氫氣干燥器7、聯鎖閥8、廢氣管9直至到球罐或用戶的管道依次由管道10連通;在氫氣干燥器7與截止閥12之間的管道10上連接余氣回收管14及聯鎖閥15,余氣回收管14與原料氣罐1前的管道10連接;在余氣回收管14的聯鎖閥15后安裝限流閥16;在預處理器3上的解吸氣管11與提氫裝置4之間連接廢氣管9,并在廢氣管9及提氫裝置4與氫氣干燥器7之間的管道10上連接聯鎖閥8。
工作原理
(1)放散氣回收:通過對放散閥6調節控制,將超壓放散富余的煤氣通過回收管13返回到原料氣罐1前的管道10內以回收利用;
(2)為了確保了產品的質量、提高整個工藝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操作性,當用戶使用的氫氣量減少時,采取手動控制聯鎖閥15,使其氫氣通過余氣回收管14及限流閥16返回到原料氣罐1前的管道10內,以保證預處理器3及氫氣干燥器7內的再生氣量;當氫氣質量不合格時,通過聯鎖閥15的自動控制,使其氫氣通過余氣回收管14及限流閥16返回到原料氣罐1前的管道10內;
(3)將變壓吸附不合格的粗氫氣改為解吸氣管網回收,避免與超壓富余返回氣體形成串壓串氣,影響產品氣體質量(正常生產時很少放散)。
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用戶的用氣量可采取單向和雙向操作。
單向操作:
當在設備正常投產運行且用戶用氣量大時,采用放散閥6直接返流,回收富余煤氣。
雙向操作:
當用戶用氣量小時,采用放散閥6回收部分煤氣,將氫氣干燥器7上的限流閥16微開,以返流回收富余氫氣,即采用同時回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未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6599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