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搗固鎬鎬頭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65053.1 | 申請日: | 2008-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5468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治斌;蒲師康;楊舟;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新宇工務機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B27/20 | 分類號: | E01B27/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建國 |
| 地址: | 610052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搗固鎬 鎬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內燃直動搗固鎬,特別涉及內燃直動搗固鎬的鎬頭。
背景技術
內燃直動搗固鎬是鐵路道床養護的一種小型養路機具,主要用于石碴道床的搗固作業,即通過內燃發動機的調整旋轉帶動機體內的偏心裝置使鎬體產生振動,從而帶動鎬頭產生強大的激振力振動石碴,以盡量消除鐵路站道床石碴間的間隙,使道床石碴更為密實,從而實現有效的搗固作業。
搗固作業時,由于搗固鎬與道床成45°夾角,鎬頭在石碴中產生向前、向下的復合移動。搗固鎬整體呈楔形,鎬頭后部與前棱之間形成兩個相對于鎬頭軸線內傾的工作面,鎬頭后部與鎬體可拆卸連接。搗固作業時朝向鎬頭前移方向的為鎬頭正工作面。
由于現有鎬頭的兩個工作面均為平面作業過程中石碴易被分向鎬頭兩側或順正工作面向上爬升,而且前棱厚度較薄,造成鎬頭下鉆速度過快,搗固效果不明顯,因此存在搗固作業效率低和工人勞動強度大的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搗固鎬鎬頭,該鎬頭能顯著地提高石碴道床搗固作業的效率,并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搗固鎬鎬頭,整體呈楔形,在鎬頭后部與前棱之間形成兩個工作面,其特征是:所述兩個工作面中的一個工作面為內凹弧形面,該內凹弧形面為鎬頭正工作面。
所述前棱上開設有至少一個橫槽,在前棱的長度方向上形成至少兩個齒形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呈內凹弧形的鎬頭正工作面呈可增強鎬頭對石碴的作用力,因此能有效地提高石碴道床搗固作業的效率低,并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兩幅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搗固鎬鎬頭的主視圖;
圖2是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
圖中零部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鎬頭后部10、工作面11、工作面12、前棱13、橫槽14、橫槽14、齒形段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2,本實用新型的搗固鎬鎬頭,整體呈楔形,在鎬頭后部10與前棱13之間形成兩個工作面11、12,所述兩個工作面11、12中的一個工作面12為內凹弧形面,該內凹弧形面為鎬頭正工作面。作業過程中,由于搗固鎬與道床成45°夾角,呈內凹弧形的鎬頭正工作面對石碴的作用力方向大于或等于90°夾角,故可增強鎬頭對石碴的作用力,鎬頭能有效地將石碴推向枕木底下,隨鎬頭的激振力將道床打密實,因此能顯著地提高石碴道床搗固作業的效率,并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為避免前棱13磨損過快,提高鎬頭的使用壽命,所述前棱13相對于現有鎬頭前棱的厚度加厚處理,通常所述前棱13的厚度優選確定為14~18mm。為降低鎬頭的下插阻力,參照圖1,所述前棱13上開設有至少一個橫槽14,在前棱13的長度方向上形成至少兩個齒形段15。在由圖1示出的實施例中,前棱13采用的是三齒兩槽結構。
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搗固鎬鎬頭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搗固鎬鎬頭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新宇工務機具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新宇工務機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650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