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主式咽鼓管吹張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57472.0 | 申請日: | 2008-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8923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吉平;王家東;金曉杰;張淳;錢敏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11/00 | 分類號: | A61F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貿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嚴新德 |
| 地址: | 2000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主 式咽鼓管吹張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人類生活用品,尤其涉及醫療裝置,特別涉及治療耳朵的裝置,具體的是一種自主式咽鼓管吹張器。
背景技術:
咽鼓管功能不良和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見病,長期的咽鼓管功能不良可以導致分泌性中耳炎。而分泌性中耳炎是導致慢性中耳炎以及繼發性耳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反復發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以及由此導致的慢性中耳炎可能影響到兒童語言、對話和認知能力的正常發育,甚至導致中耳粘連、硬化和膽固醇肉芽腫,嚴重影響患者的聽力。據統計,在美國每年有2200萬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就診,直接和間接導致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我國報道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病率約4.25%左右;香港地區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發病率高于7%。因此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有效治療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咽鼓管和中耳的可以通過通氣來達到治療目的,目前臨床應用的可改善咽鼓管和中耳通氣的治療儀器有咽鼓管吹張管和波氏球。但是,現有技術中,咽鼓管吹張管需要在醫生的操作下完成,從鼻腔插入導管在盲法下找到咽鼓管咽口后向中耳通氣,治療過程中若操作不慎可能造成創傷;波氏球吹張也需要醫護人員進行,在患者做吞咽動作時,通過波氏球從前鼻孔向鼻腔正壓通氣達到促使咽鼓管開放的目的,治療中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如果配合不好,容易失敗。以上兩種方法都是被動性外力加壓,可因施壓不足或施壓過大造成失敗或傷害。此外,在兒童患者,以上的治療裝置因患兒不能配合無法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主式咽鼓管吹張器,所述的這種自主式咽鼓管吹張器要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用于臨床改善咽鼓管和中耳通氣的治療儀器因施壓不足或施壓過大造成手術失敗或者給病人帶來傷害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這種自主式咽鼓管吹張器由一個氣囊和一個三通管構成,所述的三通管由一個主管、一個左支管和一個右支管連接構成,其中,所述的主管與所述的氣囊連通,所述的左支管的一端連接有一個左側橡膠通氣管,所述的右支管的一端連接有一個右側橡膠通氣管,所述的左側橡膠通氣管的一端連接有一個左側鼻腔接入管,所述的右側橡膠通氣管的一端連接有一個右側鼻腔接入管,所述的左側鼻腔接入管和右側鼻腔接入管的管端各自設置有一個進氣孔。
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鼻腔接入管和右側鼻腔接入管的外壁分別呈橄欖球狀。
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橡膠通氣管的兩端分別套接在左支管上和左側鼻腔接入管上,所述的右側橡膠通氣管的兩端分別套接在右支管上和右側鼻腔接入管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治療咽鼓管功能不良和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的過程中,患者將左側鼻腔接入管和右側鼻腔接入管分別塞入雙側鼻孔,通過鼻腔向左側鼻腔接入管和右側鼻腔接入管內吹氣,空氣經過三通管進入氣囊,使氣囊膨脹,隨著氣囊的膨脹,管道以及鼻腔內壓力逐漸升高,達到一定壓力時,咽鼓管受壓開放,實現治療目的。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對照,其效果是積極和明顯的。本實用新型利用氣囊儲存氣體并獲得壓力,由患者根據其咽鼓管通氣的緩解情況任意調節壓力,并通過雙鼻腔參與吹張,可平衡雙側鼻腔的壓力,實現主動性加壓治療,區別于現有技術中的被動性加壓,可以自主性控制壓力大小,安全有效,同時治療過程有一定的娛樂性,容易被兒童接受。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自主式咽鼓管吹張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自主式咽鼓管吹張器,由一個氣囊1和一個三通管2構成,所述的三通管2由一個主管21、一個左支管22和一個右支管23連接構成,其中,所述的主管21與所述的氣囊1連通,所述的左支管22的一端連接有一個左側橡膠通氣管3,所述的右支管23的一端連接有一個右側橡膠通氣管4,所述的左側橡膠通氣管3的一端連接有一個左側鼻腔接入管5,所述的右側橡膠通氣管4的一端連接有一個右側鼻腔接入管6,所述的左側鼻腔接入管5和右側鼻腔接入管6的管端各自設置有一個進氣孔7。
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鼻腔接入管5和右側鼻腔接入管6的外壁分別呈橄欖球狀。
進一步的,所述的左側橡膠通氣管3的兩端分別套接在左支管22上和左側鼻腔接入管5上,所述的右側橡膠通氣管4的兩端分別套接在右支管23上和右側鼻腔接入管6上。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是:在治療咽鼓管功能不良和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的過程中,患者將左側鼻腔接入管5和右側鼻腔接入管6分別塞入雙側鼻孔,通過鼻腔向左側鼻腔接入管5和右側鼻腔接入管6內吹氣,空氣經過三通管2進入氣囊1,使氣囊1膨脹,隨著氣囊1的膨脹,管道以及鼻腔內壓力逐漸升高,達到一定壓力時,咽鼓管受壓開放,實現治療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未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574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消沫泵
- 下一篇:一種活動頂篷的篷桿滑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