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隔離樁的排樁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56942.1 | 申請日: | 2008-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9584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美華;陸秋平;陸輝;袁亦琦;程金蓉;葛宏亮;曾暉;劉楓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2 | 分類號: | E02D17/02;E02D29/02;E02D5/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屈蘅 |
| 地址: | 200120***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隔離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隔離樁的排樁結構,尤指一種在施工中可保護基坑及基坑周邊建筑的隔離樁的排樁結構。
背景技術
上海中心城區地下空間開發,往往面臨著周邊環境復雜,保護要求高、地下障礙物多等諸多難題,特別在上世紀初二、三十年代遺留下來的一大批有影響力的老建筑,它們是上海城市發展的代表,是上海的一張名片,代表著一段歷史,象征著一種文化,然而,由于這些老建筑年久失修,結構整體性相對較差,對外界干擾的影響比較敏感。因此,新建工程進行地下工程施工時,如何兼顧歷史文物建筑的保護,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因此,在地下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保護新建工程周邊的老建筑,設置隔離樁是必要的施工技術措施。
在現有技術中,通常是在基坑與周邊建筑之間設置呈“一”字形排列的多個砂漿隔離樁,這種簡單的結構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很好地實現保護周邊建筑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能夠更好地解決周邊建筑保護問題的隔離樁排樁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一”字形隔離樁排樁結構效果不佳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隔離樁的排樁結構,這種新的隔離樁的排樁結構克服了較深基坑在周邊環境保護要求高的情況下難以施工的問題,在節約工程預算成本的同時,使周邊建筑和基坑本身都得到了保護。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隔離樁的排樁結構設置于基坑與周邊建筑之間,所述隔離樁的排樁結構是由多個隔離樁排列成半圓拱形的結構,其中,所述各隔離樁為砂漿澆搗成的砂漿隔離樁,較佳地,所述半圓拱形的直徑為3m,所述各隔離樁的直徑為400mm。
采用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隔離樁的排樁結構,相比較普通“一”字形隔離樁的排樁結構,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技術效果:
1、采用拱形的排樁布置,通過拱效應將應力分散,確保受力合理,從而減小了基坑與周邊建筑之間的相互影響。
2、采用砂漿樁,所需要的施工場地較小,不易造成土體擾動,施工費用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隔離樁的排樁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隔離樁排樁結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在實際施工中,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砂漿隔離樁的排樁結構進行施工,其基本步驟如下:首先,在需要保護的周邊環境建筑與施工的基坑之間設置多個隔離樁;接著,將這些隔離樁排列成多個連續的半圓拱形形狀,每個半圓拱形的外圓處方向為周邊環境建筑,內圓處為基坑,在確定隔離樁位置后,由專職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放樣;然后,待鉆機就位后,泥漿護壁成孔;隨后,鋼筋籠綁扎,可采用螺旋箍筋,內配鋼筋,鋼筋籠綁扎好后進行驗收、吊放鋼筋籠;最后,采用砂漿進行澆搗。結束后,回填土至自然地坪面。樁身直徑較佳地為400mm,樁長可根據現場基坑與周邊環境保護建筑情況確定,半圓拱形的直徑較佳地為3m。
請參考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某工程,基坑1面積大,且基坑1圍護結構選用較厚的地下連續墻。
基坑1一側為文物保護建筑2,與本工程地下連續墻外側較近,而且該文物保護建筑2的樁基為木樁。
本工程在基坑1施工前與文物保護建筑2之間設置多個隔離樁10,在本實施例中選用砂漿樁,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選用混凝土等其它材質的隔離樁。砂漿隔離樁10根據“拱效應”原理進行布置,將多個隔離樁10排列成半圓拱形的形狀,通過對力的分散,將基坑1施工對文物保護建筑2的影響大大減小,確保了文物保護建筑2的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5694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于安裝的打印機
- 下一篇:一種冷屏過熱蒸汽二次擴壓分流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