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向離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50471.3 | 申請日: | 2008-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2537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玉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玉秀 |
| 主分類號: | F16D15/00 | 分類號: | F16D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000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離合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雙向離合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離合器為棘輪式等單向離合器,這類離合器在工作時只能單向傳動;另外,也有一種電磁式雙向離合器,雖然此離合器解決了單向傳動的缺陷,但是,它在傳動時吸合的噪音非常大。
本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僅能雙向傳動,而且噪音低的雙向離合器。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向離合器,包括一主動輪和一與該主動輪同軸線的從動輪,所述從動輪的一端面凹設有一圓形凹腔,該凹腔的內周壁設有一弧形缺口,所述主動輪與從動輪相對的端面上偏心凸設有一伸入所述凹腔內的撥臺,所述凹腔內活動設有一與撥臺配合可卡合在所述弧形缺口的圓柱形滑塊。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所述撥臺的端面與凹腔的底面之間設有一阻尼盤,該阻尼盤固定于一軸上,所述軸的兩端分別可轉動的伸入所述從動輪和主動輪的中心孔內,所述阻尼盤與主動輪之間形成容納空間,所述滑塊置于該空納空間內,所述滑塊和阻尼盤的其中一個為磁性材料,另一個為帶磁性的金屬材料。
所述撥臺為扇形。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向離合器,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所述從動輪的一端面凹設有一圓形凹腔,該凹腔的內周壁設有一弧形缺口,所述主動輪與從動輪相對的端面上偏心凸設有一伸入所述凹腔內的撥臺,所述凹腔內活動設有一與撥臺配合可卡合在所述弧形缺口的圓柱體形滑塊,所述撥臺的端面與凹腔的底面之間設有一阻尼盤,該阻尼盤固定于一軸上,所述軸的兩端分別可轉動的伸入所述從動輪和主動輪的中心孔內,所述阻尼盤與主動輪之間形成容納空間,所述滑塊置于該空納空間內,所述滑塊和阻尼盤的其中一個為磁性材料,另一個為帶磁性的金屬材料,該結構使得不論正轉或反轉只要主動輪與從動輪之間出現轉速差,該離合器就會自動傳動和脫離,當主動輪轉速大于從動輪轉速時便能可靠傳動,當從動輪轉速大于主動輪轉速時便能可靠脫離,實現了該雙向傳動,并且其傳動或脫離過程中產生的噪音低。再者,其傳動或脫離的實現所需要的零部件較少,結構較簡單,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向離合器的一種優選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向傳動狀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A—A向脫離狀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圖4,示出本實用新型雙向離合器的一種優選方式,包括一主動輪1和一與該主動輪同軸線的從動輪2,所述從動輪的一端面凹設有一圓形凹腔21,所述凹腔的內周壁設有一弧形缺口22,所述主動輪與從動輪相對的端面上偏心凸設有一伸入所述凹腔內的扇形撥臺11,所述凹腔內活動設有一與撥臺配合可卡合在所述弧形缺口的圓柱形滑塊3,所述撥臺11的端面與凹腔21的底面之間設有一阻尼盤4,該阻尼盤固定于一軸41上,所述軸的兩端分別可轉動的伸入所述從動輪2和主動輪1的中心孔5內,所述滑塊3置于所述撥臺11的一側,所述滑塊和阻尼盤的其中一個為磁性材料,另一個為帶磁性的金屬材料。由于拔臺凸出于主動輪端平面,因此,阻尼盤側面與主動輪端面之間形成一個容納空間,滑塊3放置在該容納空間內,并且所述滑塊的一端面與阻尼盤側面之間形成吸合。該結構使得不論正轉或反轉只要主動輪與從動輪之間出現轉速差,該離合器就會自動傳動和脫離,當主動輪轉速大于從動輪轉速時便能可靠傳動,當從動輪轉速大于主動輪轉速時便能可靠脫離,實現了該雙向傳動,并且其傳動或脫離過程中產生的噪音低。再者,其傳動或脫離的實現所需要的零部件較少,結構較簡單,成本較低,適用于電動窗軌、電動門等多種場合。
在實施過程中,主動輪1的直徑可以不小于所述凹腔21的內徑,此時,主動輪的端面與從動輪的相對面之間的間距應小于圓柱體形滑塊3的直徑,本實施例即為此種結構。當然,主動輪1的直徑也可以小于所述凹腔21的內徑,此時,主動輪可伸入凹腔21內,主動輪的直徑與凹腔21內徑的間距小于圓柱體形滑塊3的直徑,無論上述哪種具體結構,目的均是使得圓柱體形滑塊3在主動輪1和從動輪2之間的配合中不會脫落出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玉秀,未經楊玉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5047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