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即熱式飲水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49328.2 | 申請日: | 2008-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2574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晨;謝軒;周淼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晨;謝軒;周淼龍 |
| 主分類號: | F24H1/10 | 分類號: | F24H1/10;F24H9/18;F24H9/20;F24H9/14;H05B3/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仲國 |
| 地址: | 528000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即熱式 飲水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速熱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即熱式飲水機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即熱飲水機裝置大多是將電熱管與水道并排放置。其結構是在水道的外側安裝電熱元件,使用最多的是電熱管發熱塊,通過電熱元件對金屬管加熱,電熱管發熱塊表面熱負荷為10W~15W/cm2,而且熱惰性大,啟動慢,電熱管浸在水中表面熱負荷也不會超過30W/cm2。熱效率僅有57%,使用電功率大,穩定性差,節電效果差。
目前市面上國內多個品牌的即熱飲水機,同屬此類結構,普遍存在以下問題:起動時間長,開水溫度不夠,出水溫度只有75℃~80℃,不能直接作為泡茶用水,且用電量大,不符合國家節能規范,達不到人們節約開支的愿望;而傳統的飲水機需要經過不斷的燒開和不斷的保溫,俗稱“千滾水”對人體會產生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不僅易于設計和制造、即熱即用、出水溫度高、應用范圍極為廣泛,而且節能環保的即熱式飲水機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即熱式飲水機裝置,包括外殼、聰明座、儲水槽、常溫出水閥、熱水出水閥、交流水泵、水道、與水道相結合的加熱器、汽液分離裝置及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器為整體板式結構,主要由加熱板與水容器結合而成,水容器的內部結構為迂回型進出水道結構。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所述加熱板設置有可控厚膜電路加熱軌跡和熱敏控制電路,該加熱板上還安裝有雙重溫控開關、絕緣介質、水道和電極引出裝置。
所述可控厚膜電路加熱軌跡為居里點溫度可控的加熱裝置,該裝置由金屬基板及其上的稀土厚膜電路制備而成;熱敏控制電路是由PTC正溫度系數敏感電子漿料和稀土厚膜電阻漿料制備在金屬基板上組成的控制電路。
所述雙重溫控開關為KSD溫控開關,用來調節馬達的功率。
所述控制電路安裝在飲水機的殼體內,其外部輸入電路依次串聯電源開關、定時器、杯位開關、加熱元件溫控電路,并聯水泵調速電路,水泵調速電路連接交流水泵。
所述飲水機的熱水管道從儲水槽底部依次串接交流水泵、加熱器、汽液分離裝置,經熱水出水閥出熱水。
所述汽液分離裝置與儲水槽之間連接有排氣管。
所述排氣管內置防回流裝置,排氣管一端置于汽液分離裝置的中部,另一端置于儲水槽中。
所述水容器內部設置的迂回型進出水道結構由尼龍與玻纖塑料板組成。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采用模塊化組合式液體速熱裝置作為加熱核心,杜絕了反復加熱的現象,使得水質新鮮,節能環保,創新性地改進了飲用水加熱技術。
2、節能,利用不銹鋼的傳導性,結合水流道結構的優化設計,采用即熱式水加熱技術,即開即熱,對比于傳統式的飲水機,該產品節能30%以上。
3、水溫可控,可根據不同的需要,提供85℃~98℃的水。
4、熱效率高,充分利用厚膜電路可控電熱元件的優點,居里點可控,控制方式新穎,厚膜電熱元件的電路軌跡可隨意設計,且不存在加熱盲區,可設計制成均勻溫度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飲水機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水道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水道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密封圈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熱板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1、外殼???2、聰明座???3、儲水槽???4、常溫出水閥???5、熱水出水閥???6、交流水泵???7、水道???8、加熱器???8-1、加熱板???8-2、水容器???9、汽液分離裝置???10、定時器???11、杯位開關???12、加熱元件溫控電路???13、水泵調速電???14、排氣管???15、水道???16、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晨;謝軒;周淼龍,未經王晨;謝軒;周淼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493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