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射頻網絡拓撲模擬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49116.4 | 申請日: | 2008-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2274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15 |
| 發明(設計)人: | 董坤;張劍;彭革新;劉振海;唐建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B17/00 | 分類號: | H04B17/00;H04W24/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輝 |
| 地址: | 510310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射頻 網絡 拓撲 模擬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通信領域的測試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射頻網絡拓撲模擬設備。
背景技術
多個電臺之間進行組網驗證,一般采用下列方法;第一種是在野外拉距聯網測試,但由于野外電磁環境的復雜性,往往無法架設出預先設想的拓撲結構,既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第二種是進行基帶仿真,但這種方法是對基帶信號進行仿真,因為基帶處理只是整個電臺的一個組成部分,故基帶仿真將不能真實反映整個電臺的組網性能,故只適合在電臺研制開發階段由研制方自己進行仿真,而電臺研制結束后,負責檢驗電臺組網性能的用戶則無法進行此基帶仿真。第三種是,用純軟件進行組網仿真,這種純軟件仿真不能真實的反映出多個電臺之間的組網性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射頻網絡拓撲模擬設備,能在短距離內對多個射頻信號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的組網特性進行模擬和驗證,提高組網模擬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射頻網絡拓撲模擬設備,用于對至少一個發射端與至少一個接收端之間的組網特性進行模擬和驗證,包括噪聲發生裝置,與所述噪聲發生裝置輸出端連接的至少一個第一射頻處理裝置;所述第一射頻處理裝置包括第一整合單元,用于接收發射端的射頻信號和所述噪聲發生裝置輸出的噪聲信號,進行整合處理后輸出到接收端;
其中,所述噪聲發生裝置輸出的噪聲信號電平大于所述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的空間輻射電平,小于所述發射端發射的射頻信號電平。
本實用新型的射頻網絡拓撲模擬設備,通過控制噪聲發生裝置輸出的噪聲信號電平大于發射端的空間輻射信號電平,從而有效防止發射端發射射頻信號時,不與該發射端連接的其他接收端接收到該發射端空間輻射信號的現象,進而可以使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的拓撲結構可控,有效的實現了在射頻信道上對待測設備(如電臺)之間的組網特性進行模擬和驗證,為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短距離的拓撲組網模擬,提供了一個接近真實的射頻模擬環境。進一步地,由于本實用新型有效的解決了待測設備短距離內的空間輻射干擾問題,從而使本實用新型尤其適用于在室內實現多個待測設備的組網驗證,從而避免了野外電磁環境的復雜性問題,可以提供更加接近真實的射頻電磁環境。由于本實用新型可以在室內完成電臺在射頻信道上的組網驗證,因此可以為組網驗證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使驗證者在很短時間內對待測設備的組網性能做出快速檢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模擬設備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噪聲發生裝置一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模擬設備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模擬設備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射頻網絡拓撲模擬設備,能夠實現在射頻信道上對發射射頻信號的待測設備(如電臺)之間的組網特征進行模擬和驗證。通常待測設備在發射無線信號時,在其附近存在較強的空間輻射,當網絡中的多個待測設備之間的距離相對較小時,其他待測設備將有可能有效的接收到該發射端的空間輻射信號,從而處于接通狀態,使得待測設備之間不能有效的進行組網模擬。尤其是多個待測設備在短距離(例如,室內)發射射頻信號時,其在網絡拓撲結構上可能會呈現全連通結構,從而導致無法進行組網模擬,因此,欲實現在射頻信道上進行組網測試,需要解決待測試設備之間的空間輻射干擾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實施例提供了具體的實現手段。本實用新型的射頻網絡拓撲模擬設備尤其適用于在短距離內存在多個待測設備時,對待測設備之間的組網特性進行模擬和驗證。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的闡述。
本實用新型的射頻網絡拓撲模擬設備用于對至少一個射頻信號發射端與接收端之間的組網特性進行模擬和驗證,在實際應用中,射頻信號發射接收端可以是電臺,電臺可以作為射頻信號的發射端和接收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4911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