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喉罩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45484.1 | 申請日: | 2008-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184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31 |
| 發明(設計)人: | 瞿雪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福尼亞醫用高分子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16/04 | 分類號: | A61M16/04;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楊煥軍 |
| 地址: | 519080廣東省珠海市唐家***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喉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建立人工氣道時的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喉罩通氣裝置。
背景技術
在臨床搶救心跳呼吸驟停患者時,尤其是心肺復蘇的病人,在第一時間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對提高搶救成功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喉罩相對于氣管插管和呼吸面罩在使用時更省時,且不易引起患者的心肺反應、咳嗽或喉痙攣,因此,喉罩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手術麻醉和危險患者搶救。
中國200480009598號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喉罩以及該喉罩的制作方法,所述喉罩包括罩部、柔軟的通氣管以及可對套囊充氣或放氣的充氣管,罩部包括大體橢圓的可充氣套囊和連接部,通氣管與罩部的連接部相連通,充氣管與可充氣氣囊的底部相連通。使用時,將喉罩從患者口中插入,氣囊前端到達食管上括約肌,氣囊的中央與病人氣管的入口通道對其,經氣閥通過充氣管向氣囊充氣后,在患者喉部形成一環形密封,經通氣管道至體外形成一人工氣道,可實施正壓通氣,又可讓患者自主呼吸。但是,前述發明中公開的喉罩的氣囊是采用分模制造的方法,由上、下模具閉合后,向其內注模以形成氣囊,然后將模具移開取出氣囊。這種上、下分模制造的氣囊,會在氣囊的徑向邊緣產生分模線,當將喉罩插入患者口中時,氣囊徑向邊緣的分模線會與患者的口腔內部相接觸并摩擦,口腔內部容易被分模線刮傷,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而且分模線的接縫也容易導致密封性不良。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良好且不會對患者造成刮傷的喉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喉罩,包括氣囊、氣道導管、導管接頭、導管連接座、充氣管、指示氣囊以及單向閥;所述氣道導管通過導管連接座與氣囊相連接,導管接頭位于氣道導管的末端;所述充氣管與所述氣囊相連接,充氣管的末端依次設有指示氣囊和單向閥;所述氣囊采用模具型腔一體化吹塑成型制造,氣囊在與導管連接座相連的一面設有一剪開口,通過剪開口將氣囊的上、下面內側粘接形成氣囊,并將導管連接座與氣囊充氣孔以及充氣管粘接形成通路用于給氣囊充氣。
由以上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的氣囊采用一體吹塑成型的方法制成,制成的氣囊徑向周緣的表面(即與患者口腔的接觸面)沒有分模線,使本實用新型在插入和拔出時,由于氣囊接觸表面平滑,無分模線突起,不會摩擦、刮傷患者口腔內部,同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充氣管與氣道導管一體設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氣道導管具有兩個腔體,分別是導管大腔和導管小腔,充氣管與導管小腔連通,充氣管通過導管小腔與氣囊相通。
通過將充氣管和氣道導管設為一體,在將喉罩放入患者口中時,可以減小喉罩器件與患者口腔內部的接觸,更容易放入患者口中,并且盡可能地避免患者產生不良反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3為圖2中沿A-A線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氣囊的俯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喉罩包括:包括氣囊1、氣道導管2、導管接頭3、導管連接座4、充氣管5、指示氣囊6以及單向閥7;其中,氣道導管2通過導管連接座4與氣囊1相連接,導管接頭3位于氣道導管2的末端,可接入其他導管;充氣管5一端與氣道導管2上的側孔22相連,另一末端依次設有指示氣囊6和單向閥7。在本實施例中,氣道導管2具有兩個腔體,分別是導管大腔20和導管小腔21,充氣管5與導管小腔21連通,使充氣管5與氣道導管2設為一體。
本實用新型喉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氣囊1的制造:
氣囊1采用模具的型腔一體化的設計,即在產品制作過程中模具的型腔不分開而是一體的,將加熱后的高分子材料管體注入模具的型腔,通過往管體內加入一定壓力的氣體,高分子材料管被拉伸成形狀與型腔一致的氣囊1(即吹塑過程),通過冷卻定型后將氣囊1從模具進管口處取出,這種工藝制造的氣囊將沒有分模線存在;此外,模具的型腔通過電腐蝕處理成亞光面,而不是鏡面,使氣囊1的表面也形成亞光面,這樣可有效降低氣囊放入患者口腔中時與人體組織的摩擦;
2、氣道導管2的制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福尼亞醫用高分子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經珠海福尼亞醫用高分子材料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4548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