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外裝式星輪電動滾筒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40966.8 | 申請日: | 2008-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3606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孔霞;徐哲;陳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泰隆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23/08 | 分類號: | B65G23/08;B66D1/30;B66D1/12;B66D1/22;F16H1/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4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外裝式星輪 電動滾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大、中型皮帶輸送機和提升等設備的驅動裝置,具體說是涉及一種外裝式星輪電動滾筒,廣泛應用于港口、礦山、冶金、電力等行業。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內、外裝電動滾筒其減速機構多采用內外二級減速,甚至是三級減速的齒輪傳動,或者是擺線針輪傳動。為了實現電動滾筒中、低帶速運行,現有減速機構需采用二級或三級的多級傳動方式,其結構復雜、檢修期短、維修不便、使用范圍受到限制;而一般的外裝滾筒雖然克服了電機散熱的問題,但傳動機構復雜,基本適用于75KW以下的中小功率場合使用,在日益發達的港口、礦山等場合已不能勝任。為了平衡滾筒體內腔的氣壓,現有技術中直接在軸心的通氣道出氣口連接通氣帽,存在滲漏油現象,這樣浪費機油,污染環境。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采用模塊化星輪核心單元,通過一級變速實現噪音低、壽命長、中低帶速、承載能力大的外裝式漸開線少齒差星輪電動滾筒。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外裝式星輪電動滾筒,包括左支座、左端蓋、滾筒體、固定軸、空心軸、右端蓋、右支座、輸入軸,技術特點是滾筒體內設有星輪減速器,星輪減速器經左支承盤與右支承盤聯接于固定軸和空心軸上,星輪減速器的行星齒輪與固定于滾筒體上的內齒輪呈嚙合狀態實現滾筒體的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星輪減速器包括左支承盤、支承軸、行星齒輪、偏心星輪軸、偏心套、右支承盤,左支承盤和右支承盤經多根支承軸聯接成行星架,行星架經左支承盤和右支承盤分別聯接于固定軸和空心軸上,輸入軸上安裝有偏心套,偏心套上經偏心軸承安裝有兩片行星齒輪,兩行星齒輪經多根偏心星輪軸聯接,偏心星輪軸的兩端經襯套與滾動軸承分別安裝于左支承盤和右支承盤上。
還包括,所述兩片行星齒輪圓周上分別均布有多只支承軸軸孔和多只偏心星輪軸軸孔,支承軸軸孔和偏心星輪軸軸孔間隔分布,聯接左、右支承盤的多根支承軸分別貫穿支承軸軸孔且與支承軸軸孔不接觸,聯接兩行星齒輪的多根偏心星輪軸分別貫穿于偏心星輪軸軸孔且與軸孔中的星輪軸承套接。所述固定軸軸端上設有通氣帽,通氣帽與固定軸中的迂回氣道連通至滾筒體內腔。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星輪減速器采用嚙合效率高的內嚙合齒輪副的力分流結構,通過高承載能力滾動星輪連續純滾動地傳遞轉矩和轉速,最大傳遞功率可達320KW,速比范圍大,一級傳動速比可達18-80,即可滿足全系列帶速的需要,最低帶速可達0.4m/s。星輪減速器核心單元有多達14-28對齒同時嚙合,耐沖擊、傳動平穩、噪音低、壽命長,齒輪可長期免維修使用。由于星輪減速器核心單元模塊化,其結構緊湊、性能可靠、維護方便,齒輪可長期免維修使用。在固定軸軸心的通氣道上旁引氣道后連接通氣帽,不會出現滲漏油現象。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面圖。
圖1、2中:
1—電機????????2—聯軸器????????3—輸入軸????????4—小壓蓋
5—右支座??????6—空心軸????????7—軸承壓蓋??????8—右端蓋
9—右支承盤????10—偏心星輪軸???11—偏心套???????12—星輪軸承
13—內齒輪?????14—騎縫銷???????15—行星齒輪?????16—偏心軸承
17—襯套???????18—支承軸???????19—左支承盤?????20—平鍵
21—固定軸?????22—滾筒體???????23—左端蓋???????24—調心滾子軸承
25—左支座?????26—通氣帽???????27—滾動軸承?????28—迂回氣道
29—支承軸軸孔?30—偏心星輪軸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泰隆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泰隆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4096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