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集球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39332.0 | 申請日: | 2008-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4641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忠;郁彬;曾祥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江益軸承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43/06 | 分類號: | F16C43/06 |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聶漢欽 |
| 地址: | 214415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軸承 保持 裝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的制造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集球裝置。
背景技術
在軸承制造過程中,軸承內、外圈合套好后,鋼球在軸承溝道中處于隨機狀態,集球工序是為分球提供一個確定的初始狀態。現有的集球裝置其機構復雜,在集球時要靠較大的沖擊力沖擊鋼球以使鋼球集中在一起,容易造成鋼球及內外圈溝道損傷,而且集球精度難以保證,工作效率也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集球精度高、工作效率高、不會造成鋼球及內外圈溝道損傷的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集球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集球裝置,包括機架及電控系統,所述機架的上方裝置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桿前端裝置提拉板;導向套裝置在機架上,套裝在導向套內的芯軸的下端裝置集球頭,上端裝置有軸帽,提拉板卡套在軸帽下方的芯軸上;芯軸設有導向鍵槽,裝置在導向套上方的旋轉接套套裝在芯軸上,旋轉接套內側的凸鍵嵌裝在導向鍵槽中,旋轉接套外側的凸塊卡套在連接塊中,連接塊裝置在氣缸的活塞桿前端,氣缸的缸體裝置在機架上,裝置在機架上的限位塊限位旋轉接套;定位軸承的下模裝置于芯軸下方的機架上,下模側壁上裝置有鎖定軸承的彈簧鋼球頂絲;感應器裝置在機架上,其安裝位置與完成集球時的軸帽等高。
進一步的:
上述下模中設有下模芯軸,下模的軸肩與下模芯軸的軸肩等高。
上述集球頭由聚甲醛制成。
上述集球頭由尼龍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軸承分球保持架裝配機的集球裝置由于利用芯軸的自重來實現集球,不會造成鋼球及內外圈溝道損傷,并且集球精度高、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三維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中心剖視圖。
圖3為圖2的A-A處剖視圖。
圖4為旋轉接套4的主視圖。
圖5為集球頭7的三維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機架1及電控系統(未在圖中標出),氣缸2裝置在機架1的上方,氣缸2的活塞桿前端裝置提拉板3。導向套10裝置在機架1上,套裝在導向套10內的芯軸6的下端裝置集球頭7,集球頭7呈前尖后寬的形狀(如圖5),由聚甲醛或尼龍等工程塑料制成,可減少可能對軸承鋼球及內外圈溝道的損傷。軸帽5通過螺釘裝置在芯軸6的上端,提拉板3上有一槽口,卡套在軸帽5下方的芯軸6上,當氣缸2的活塞桿伸出時,芯軸6依靠自重向下滑動,提拉板3并不是強制驅動芯軸6向下滑動。芯軸6設有導向鍵槽601,裝置在導向套10上方的旋轉接套4套裝在芯軸6上,旋轉接套4內側的凸鍵401嵌裝在導向鍵槽601中(如圖3、4),芯軸6只能沿凸鍵401及導向鍵槽601限定的方向上下滑動,以防止芯軸6的轉動而影響集球精度。旋轉接套4外側的凸塊402卡套在連接塊12中,連接塊12裝置在氣缸9的活塞桿前端,氣缸9的缸體裝置在機架1上,氣缸9的動作可帶動旋轉接套4在一個較小的角度范圍內轉動,從而帶動芯軸6及集球頭7作小角度的轉動,這個轉動角度可在5°~15°之間。裝置在機架1上限位塊14限位旋轉接套4,使旋轉接套4不會在操作過程中向上移動。定位軸承13的下模8裝置于芯軸6下方的機架1(未在圖中標出)上,下模8與芯軸6同軸,下模8中設有下模芯軸802,下模8的軸肩與下模芯軸802的軸肩等高,下模8側壁上裝置有鎖定軸承13的彈簧鋼球頂絲801,下模8的軸肩及下模芯軸802的軸肩分別托住軸承13的內外圈,彈簧鋼球頂絲801輕微頂住軸承13外圈,保證鋼球在軸承內外圈溝道中滾動順暢。感應器11裝置在機架1上,其安裝位置與完成集球時的軸帽5等高,可將集球完成或失敗的信息反饋給電控系統,本實用新型的電控系統按現有技術設計制造。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當傳送機構將軸承13輸送到下模8中,下模芯軸802定位軸承13內圈,彈簧鋼球頂絲801輕微頂住軸承13外圈,軸承13的內外圈分別放置在等高的下模8的軸肩及下模芯軸802的軸肩上,鋼球可在軸承內外圈溝道中順暢滾動。電控系統控制氣缸2的活塞桿伸出,提拉板3下降,芯軸6及集球頭7在自重力作用下勻速緩慢下降,集球頭7插入軸承13內外圈之間的鋼球中,直至所有的鋼球都集中在一起,集球完成;此時,感應器11檢測到軸帽5已下降到位,反饋信號給電控系統,電控系統控制氣缸2的活塞桿縮回,提拉板3通過軸帽5向上拉升芯軸6,使集球頭7脫離軸承13,傳送機構將軸承13輸送到下一個工位,完成一次集球過程。由于鋼球在軸承溝道中處于隨機狀態,當集球頭7的頂尖正好頂在鋼球正中間時,集球頭7及芯軸6停止下降,此時,感應器11在一個時間段內無法檢測到軸帽5下降到位,感應器11反饋信號給電控系統,電控系統控制氣缸2的活塞桿回縮,使集球頭7及芯軸6上升,同時,電控系統控制氣缸9動作,其活塞桿伸出,推動旋轉接套4轉過一個小角度,從而帶動芯軸6及集球頭7轉過一個角度,使集球頭7離開鋼球正中間,然后,氣缸2的活塞桿再一次伸出,在芯軸6及集球頭7的自重力作用下繼續完成集球動作,直至感應器11檢測到軸帽5已下降到位,電控系統控制氣缸9活塞桿縮回,使鋼球集中在正常的集球位置,電控系統控制氣缸2的活塞桿縮回,使集球頭7脫離軸承13,傳送機構將軸承13輸送到下一個工位,完成集球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江益軸承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市江益軸承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3933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