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屏蔽室的屏蔽性能檢測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36729.4 | 申請日: | 2008-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96667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晨晨;傅斌;陳輝;葉瑞俊;趙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雷寧電磁屏蔽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R29/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龍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海初 |
| 地址: | 213015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屏蔽 性能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屏蔽室的屏蔽性能檢測裝置,屬于電磁波屏蔽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用于屏蔽電磁波的屏蔽室的屏蔽性能好壞,直接影響屏蔽室內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而其屏蔽性能的檢測裝置,至今未見有報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屏蔽室的屏蔽性能檢測裝置。且所述檢測裝置可在現場快速檢測屏蔽性能。
本實用新型實現其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屏蔽室的屏蔽性能檢測裝置,其創新點在于,包括具有發射天線的模擬干擾信號發射器,和具有接收天線的干擾信號接收儀;所述發射器的發射天線,布置在受試屏蔽室外,且位于與受試屏蔽壁相平行的平面內;所述接收儀的接收天線,布置在受試屏蔽室內且平行于受試屏蔽壁;所述接收天線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動。
上述技術方案所涉及的發射器和接收儀,均采用通常的電磁波發射器和接收儀,而其發射和接收天線,可以采用機械結構裝置實施與受試屏蔽壁布置,而所述接收天線的水平和垂直移動。可以是機動的,也可以是人為的。
為了保證檢測質量而且具有反復檢測的可比性,本實用新型主張其所述發射天線與受試屏蔽壁之間的距離為1~2m,接收天線與受試屏蔽壁之間的距離為0.1~0.5m。這里應當說明的是,在實施多次反復檢測時,要求其每次檢測的所述距離,應當保持一致。
而本實用新型通過反復試驗,所優選的所述發射天線與受試屏蔽壁之間的距離為1.3m;接收天線與受試屏蔽壁之間的距離為0.3m。
上述技術方案得以實施后,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可現場即時快速檢測,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等特點,是不言而喻的。
附圖說明
圖1為自由場模擬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現場測試布置狀態示意圖。圖中所示接收儀2布置在受試屏蔽室3內。當然,也可以將接收儀2布置在受試屏蔽室3外,且通過導線與布置在受試屏蔽室3內的接收天線2-1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典型實施例,如附圖2所示。
一種屏蔽室的屏蔽性能檢測裝置,包括具有發射天線1-1的模擬干擾信號發射器1,和具有接收天線2-1的干擾信號接收儀2;所述發射器1的發射天線1-1,布置在受試屏蔽室3外,且位于與受試屏蔽壁P相平行的平面內;所述接收儀2的接收天線2-1,布置在受試屏蔽室3內且平行于受試屏蔽壁P;所述接收天線2-1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動。所述發射天線1-1與受試屏蔽壁P之間的距離L1為1.3m,接收天線2-1與受試屏蔽壁P之間的距離L2為0.3m。且發射器1布置在受試屏蔽室3外,接收儀2布置在受試屏蔽室3內。
本實用新型現場檢測過程的簡要描述是,依次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如附圖1所示,實施無屏蔽自由場的模擬檢測,其接收天線2-1應放在屏蔽室3外,且與發射天線1-1共軸,兩天線的間距L3為2.3m,并記錄接收儀2的最大讀數A1。
2、如附圖2所示,實施屏蔽室屏蔽性能的現場檢測。將發射天線1-1置于與受試屏蔽壁P相平行的平面內,且距離受試屏蔽壁P外側1.3m;接收天線2-1布置在受試屏蔽室3內,且平行于受試屏蔽壁P,距離受試屏蔽壁P0.3m。測試時,將接收天線2-1分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動λ/4。并記錄接收儀2的最大讀數A2。所述λ為電磁波波長。
3、計算屏蔽效能S。S=A1-A2。
本實用新型初樣的現場快速檢測的效果和性能,是非常令人滿意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雷寧電磁屏蔽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常州雷寧電磁屏蔽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3672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大功率熱交換器
- 下一篇:嵌入式系統的配置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