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防止蓄電池反極的正、負極極柱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33730.1 | 申請日: | 2008-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8112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朱青;康燕;楊云強;王偉平;楊樹平;朱海顯;朱月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快樂電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30 | 分類號: | H01M2/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312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止 蓄電池 負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鉛酸蓄電池正負極柱的結構。
背景技術
牽引用鉛酸蓄電池正負極柱作為蓄電池與外部導體的連接部件,主要用于連接牽引用鉛酸蓄電池之間,和連接鉛酸蓄電池和外部用電系統或供電系統的導電件,是電源裝置與外部系統導電連接的橋梁。傳統使用的蓄電池正負極柱一致,蓄電池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容易引起反極,即蓄電池正常極性的改變。在組成電源裝置時同樣也會因為粗心大意造成電池配反的情況,導致鉛酸蓄電池的損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以上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能防止蓄電池反極的正、負極極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一種使能防止蓄電池反極的正、負極極柱,由單體電池、正極柱、負極柱、鉛連接板和工裝組成,所述的正極柱和負極柱分別固定在工裝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負極柱極柱的底板為曲線形。
上述的正極柱的底板為三角形、半圓形或梯形。
上述的負極柱的底板為矩形、圓形或菱形。
上述的正、負極柱極柱的直徑為不相同。
采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由于極柱的底板采用了不同的結構型式,在制作極群組時,通過工裝的配合,能準確地將正、負極柱分別與正、負極板通過匯流排聯接在一起,由于極柱體采用了不同的直徑,在電池裝配的過程中,能避免電池內部反極的發生;蓄電池在組成電源裝置時,可以避免蓄電池配反的情況發生。能有效避免反極現象的發生,全面提升牽引用蓄電池的生產質量和使用質量,進一步滿足用戶的實際需要。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正、負極柱與底板連接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正、負極柱的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正極柱的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負極柱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知,本實施例的防止蓄電池反極的正、負極極柱,由單體電池1、正極柱2、負極柱3、鉛連接板4和工裝5、6組成,所述的正極柱2和負極柱3分別固定在工裝5、6上,所述的正、負極柱極柱2、3的底板2-1、3-1為曲線形。
由圖2知,是本實施例的正、負極柱2、3與底板連接的示意圖蓄電池正負極柱2、3分別采用不同的結構形式,正極柱2的底板結構采用半圓形,負極柱的底板采用矩形結構,極柱體亦采用不同的直徑。這樣蓄電池在組成電源裝置時,可以避免蓄電池配反的情況發生。
圖3是本實用例正、負極柱的主視圖,正、負極柱2、3的上部分為圓柱形,底部為曲線形。
圖4是實施例正極柱的俯視圖,正極柱2的底板為三角形、半圓形或梯形。
圖5本實施例負極柱的俯視圖,負極柱3的底板為矩形、圓形或菱形。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生產制造過程中,能有效避免反極現象的發生,同時用戶在使用時也不必擔心會將蓄電池配反,這將全面提升牽引用蓄電池的生產質量和使用質量,進一步滿足用戶的實際需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快樂電源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快樂電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337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