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套管式進水管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32630.7 | 申請日: | 2008-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5562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26 |
| 發明(設計)人: | 萬華新;管明揚;程兆山;邱步 | 申請(專利權)人: | 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9/18 | 分類號: | F16L9/18;F24H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 地址: | 210038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套管 進水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水器的進水管,尤其是一種進水管的結構改進,屬于熱水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據申請人了解,現有進水管大都采用上端封頭且管壁周圍開間隔分布出水孔的結構。該結構的目的是使冷水沿水平方向進入膽內,從而減少冷熱水的混合。但在實際情況下,水流以斜向上一定角度從出水孔流出的,且當流速較大時,水流過急,冷水會與膽內熱水大量混合,造成熱水產率偏低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有助于提高熱水產率的套管式進水管。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套管式進水管包括下端與進水口連接的內管,所述內管上段開有間隔分布的內出水孔,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內管的上端套有開口朝下的外管,所述外管罩住所述內管的內出水口,與內管之間形成回流間距;所述外管下段開有間隔分布并與內管上內出水孔錯位的外出水孔。
這樣,當冷水字下而上進入內管后,從內出水孔中流出時,由于外管的阻擋,不能直接與熱水器內膽中的熱水混合,而需要通過外出水孔回水折流后,水流方向變為向下傾斜,方能進入熱水器內膽中;換言之,冷水在流經進水管過程中受到較大阻力,將減速由外管表面的外出水孔流出;因此避免了水流太急,使冷水充分與熱水混合,再由下至上,將位于上方的熱水逐漸地頂壓出熱水器的出水管,從而使內膽中的熱水盡可能多的得以輸出,大幅度提高熱水器的熱水產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截面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套管式進水管如圖1所示,內管1的下端與進水口連接,上端用嵌裝的內堵帽3封堵,上段開有間隔分布的內出水孔5。內管1的上端套有開口朝下的外管(或稱套管)2。外管2罩住內管1上段的內出水口,上端用嵌裝的外堵帽4封堵,外管2與內管1之間形成環狀回流間距。外管2的下段開有間隔分布的外出水孔6,外出水孔6與內管上的內出水孔5軸向和周向(參見圖3)均錯開位置。
工作時,流經該進水管進入電熱水器內膽的冷水由于流道曲折,受到較大阻力,因此會減緩速度,由外管表面的出水孔朝下傾斜流出,不會因水流太急而與熱水器內膽上部的熱水直接混合,而是逐漸將位于上方的熱水頂壓流出熱水器出水管,從而使內膽中的熱水盡可能多的得以輸出,實現顯著提高電熱水器熱水利用率的作用效果。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套管式進水管如圖2所示,基本結構與實施例一類同。不同之處在于,內管1上端無堵帽,呈開口狀,其上段最低位置的內出水口5高于外管2下段的最高位置的外出水口6。因此,流經該進水管內管進入電熱水器內膽的冷水需要經過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迂回流道,速度減緩,當由外管表面的出水孔流出后,將逐漸將位于內膽上方的熱水頂壓流出熱水器出水管,從而實現與實施例一相同的作用效果。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未經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3263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重力低位反應器
- 下一篇:基于PoE技術的筆記本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