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設備檢漏工具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24086.1 | 申請日: | 2008-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1010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18 |
| 發明(設計)人: | 管遵偉;張志義;孫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鋼鐵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00 | 分類號: | G01M3/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智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濱生 |
| 地址: | 266043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設備 檢漏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備檢漏工具,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檢測煤粉磨制設備泄漏點的工具,屬于冶金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冶金領域中,在磨制噴煤用的煤粉時,為了防止煤粉從設備中噴出而污染環境,整個煤粉磨制設備采用負壓進行制粉。制粉設備內部對氧的含量要求比較嚴格,一般要求其含氧量小于12%,若含氧量超出該范圍,系統內小于200目的高溫煤粉就會燃燒并發生爆炸,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而且,如果設備內部進入空氣后,其內部溫度降低,為了有效去除煤粉中的水分,就需要進一步提高制粉設備的溫度。一旦提高設備內部溫度,不僅要額外消耗大量能源,而且由于制粉設備入口溫度過高,極易超出煤粉的著火點,引起煤粉的燃燒爆炸。因此,及時準確地查找出煤粉磨制設備的泄漏點,并進行及時的修補,是制粉過程中非常重要和及其繁瑣的一項工作。現有技術中,由于生產現場噪聲較大,如果設備出現泄露,不易被發現,因此設備檢修人員采用手觸摸設備壁來檢測是否存在泄漏點。但這種手工方式不僅效率較低,尤其是在泄漏點處在檢修人員不易到達的地方時,經常會漏檢。而且,用手直接觸摸設備壁,容易被高溫的設備燙傷,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檢測設備泄漏點存在的效率低、可靠性差及安全隱患較大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設備檢漏工具,該檢漏工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設備泄漏點,提高設備安全運行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設備檢漏工具,包括桿體,在所述桿體的至少一端設置有可飄動的檢測部。
進一步地,所述檢測部中的檢測材料為塑料繩、塑料片、線繩、紙條及布條中的任意一種;所述檢測材料一端固定在桿體上,另一端為自由端。
再進一步地,所述檢測部包括多條檢測材料,所述多條檢測材料均勻分布在桿體上,從而擴大檢漏面積,提高檢漏效率。
又進一步地,所述檢測材料的長度為5-50cm。而且,所述檢測材料可以捆綁或者粘貼固定在桿體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桿體可以為竹竿、木桿、塑料管、金屬管中的任意一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通過在桿體的一端或兩端上設置由較輕的檢測材料組成的檢測部,構成檢測設備泄露點的工具,檢測人員手持桿體,將檢測部靠近設備上的查找點,如果所檢測的部位有泄露,檢測部中的檢測材料會飄動,從而檢測人員可以確定該處泄露。利用上述檢漏工具,既避免了人手直接接觸設備壁而帶來的安全問題,還能方便地查找檢測人員不易接觸到的設備部位的泄露點,檢測安全、迅速、可靠。而且,所述泄露工具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廣泛適用于對負壓設備或者正壓設備的泄露點的檢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設備檢漏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設備檢漏工具包括桿體1和檢測部2,其中,所述桿體1為竹竿,竹竿的長度可以根據實際檢測的泄露點的位置來確定。檢測部2由多股長度為20cm左右的塑料繩2-1組成,保證塑料繩可以自由地飄動。所述塑料繩2-1的一端均勻捆綁在桿體1的上端,塑料繩2-1的另一端為自由端,可以飄動。檢測人員在檢測煤粉磨制設備是否有泄露點時,手持上述泄露工具的桿體1的下端,將上端的塑料繩2-1靠近需要檢測的設備壁。由于煤粉磨制設備為負壓系統,如果所檢測的部位有泄露點,泄露點所對應的塑料繩2-1會被吸起,檢測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飄動的塑料繩的位置來確定設備的泄露點。
上述檢漏工具的檢測部包括多股塑料繩,可以擴大檢測部的檢測面積,提高檢測效率。桿體1除選用上述竹竿外,也可以用木桿、塑料管、金屬管等桿狀材料,可以根據實際工作車間的材料就地取材。同樣,檢測不2的檢測材料也可以選用塑料片、紙條、布條等容易飄動的材料。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設備檢漏工具完全可以利用工作車間的材料就地取材制作而成,取材容易、成本較低。而且使用方便,檢漏準確性較高、效率高,也不會對人身或設備造成任何傷害或損壞。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鋼鐵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青島鋼鐵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240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