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胸腔穿刺針套管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23975.6 | 申請日: | 2008-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1382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1 |
| 發明(設計)人: | 齊保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齊保龍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建宏 |
| 地址: | 233000安徽省蚌***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胸腔 刺針 套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中的胸腔穿刺針套管。
背景技術
目前向胸腔內置入導管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切開皮膚,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和肌肉,以止血鉗夾住導管的一端一起刺人胸腔后,松開止血鉗并退出,將導管留置在胸內;另一種方法是,切開皮膚,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和肌肉,用市售的由套管和穿刺針構成的套管針從切口處刺入,有脫空感時,說明套管及穿刺針已進入胸腔,然后拔出穿刺針芯,從套管中引入導管,再將套管從人體內退出。對于前一種方法,需要較大的切口,損傷大、動作粗暴,對肥胖者或肋間隙較窄者來說,有時很難進入。對于后一種方法,操作簡單、進入方便、損傷小。但后一種方法存在的問題是,套管從導管上取下有時較麻煩,例如,做氣胸的治療時,所用的較粗的導管與引流裝置的連接處的直徑增大,還有一些導管與引流裝置連為一體,此時,要想將套管取下,需要先將導管切斷,將套管取下后再將導管接上。因此,現有市售的套管針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胸腔穿刺針套管,它在將導管引入后,能夠方便的從導管上取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胸腔穿刺針套管,它由兩瓣橫截面為缺圓環狀的管體對接構成。在兩管體相互對接的邊沿上分別設有豁槽和凸起,兩管體上的豁槽和凸起相互插接配合,在兩管體的一端分別固定有支板,兩管體上的支板通過螺栓、螺母聯接。
由上述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胸腔穿刺針套管在使用時與穿刺針一同刺入胸腔,在拔出穿刺針、將導管從套管中送入到胸腔內的合適深度后,使套管退出體外,將對接的兩瓣管體分開,即可方便的將套管從導管上取下。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靠,它與穿刺針組合構成的套管針使用時操作方便,進而使套管針的使用范圍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
胸腔穿刺針套管,它由兩瓣橫截面為缺圓環狀的管體1、管體2對接構成。管體1與管體2對接的方式為:在兩管體相互對接的邊沿上分別設有豁槽和凸起,兩管體上的豁槽和凸起相互插接配合,即在管體1上設有豁槽1a和凸起1b,在管體2上設有豁槽2a和凸起2b,豁槽1a和凸起2b、豁槽2a和凸起1b相互插接配合,在管體1、管體2的一端分別固定有支板3、支板4,支板3、支板4通過螺栓6、螺母5聯接。
參見圖2
管體1、管體2的橫截面為半圓環狀,每一管體上的支板為一對、并呈對稱布置,且管體1與其上支板3、管體2與其上的支板4均為一體。管體1與管體2上位置相對應的支板3、支板4之間通過螺栓6、螺母5聯接。
由圖1、圖2可見,拆去螺栓6、螺母5即可使管體1與管體2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齊保龍,未經齊保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239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