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物傳感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22228.0 | 申請日: | 2008-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99238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捷;李洛娜;梁彥娟;張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7/409 | 分類號: | G01N27/409;C12Q1/0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智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楊秉利 |
| 地址: | 266033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監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物傳感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采用生物傳感器測量生化需氧量(BOD)值大都采用生物膜的方法進行測量。但是,由于生物膜較薄且小,因而其中所容納的微生物也較少且很難控制微生物數量,這樣一來造成測量生化需氧量的生物傳感器測量不穩定。另外,由于生物膜是采用手工制作,制作過程較為麻煩,不能批量的生產;而且,生物膜的更換也很繁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穩定測量生化需氧量的生物傳感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生物傳感器,包括測量槽體,該測量槽體設置進液管口和出液管口,還包括設置于測量槽體內部的氧電極,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測量槽體內部的微生物固定化顆粒。
其中,所述測量槽體的頂部設有頂蓋,所述氧電極的一端與該頂蓋連接,另一端浸入所述測量槽體內的液體中;所述微生物固定化顆粒也浸入所述測量槽體內的液體中。
其中,還包括置于所述測量槽體內的網套,所述微生物固定化顆粒置于所述網套內部。
另外,所述網套與所述測量槽體可拆卸連接。
其中,所述微生物傳感器還包括連接于所述氧電極的中套。
優選的,所述中套的下部還固定有透氣膜。
其中,所述網套的網眼大小小于所述固定化顆粒的大小。
其中,所述測量槽體的底部設置攪拌子。
優選的,所述網套中網眼的孔徑在833微米~1981微米之間。
本實用新型中,由于固定化顆粒為小球狀,較生物膜能夠保有更多的微生物,固定化顆粒由于可以使用微量進樣器,因此每個固定化顆粒中的微生物含量是可控的,因而能夠使得生物傳感器測量較為穩定。而且,由于固定化顆??梢圆捎迷O備加工,避免了人工制作的麻煩,能夠批量的生產。另外,優于所述網套的存在,只需將網套提出即可方便的更換固定化顆粒。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物傳感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參考圖1,圖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物傳感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包括測量槽體10、頂蓋17、測量探頭16、固定化顆粒11、進液管口13、出液管口12、網套14、攪拌子15。
其中,所述固定化顆粒11由網套14所包圍,并且所述網套4的網眼大小小于所述固定化顆粒11的大小,這樣所述固定化顆粒11便被束縛在所述網套14所包圍的區域中。所述探頭10的上端與所述頂蓋17連接,所述探頭10的下部探入所述網套14中,這樣所述固定化顆粒11遍散布在所述測量探頭16下部的四周(漂浮于溶液中)。所述出液管口12設置于所述測量槽體10的底部,所述進液管13同樣設置于所述測量槽體10的底部,并且位于所述出液管口12的下方。在所述測量槽體10的底部設有攪拌子15,該攪拌子15自身攪拌動作來產生所述測量槽體10內部液體的流動,從而使得所述固定化顆粒11懸浮在溶液中。
另外,所述網套14還通過掛鉤(圖未示)與所述測量槽體10掛靠,這樣一來,在使用時便將網套14掛靠于所述測量槽體10即可,在更換所述固定化顆粒11時,將所述頂蓋17和所述測量探頭16移除后,便可以方便的將所述網套14提出所述測量槽體10即可。
優選的,所述網套14的網眼的孔徑在833微米~1981微米之間,在此范圍內的網眼大小,能夠使得固定化顆粒11被很好的包圍在所述網套14內,并且加工制作方便。
其中,所述測量探頭16又進一步包括氧電極,該氧電極上設置中套,中套的下端設置透氣膜。
需要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網套14與所述測量槽體10的可拆卸連接方式并不限于通過掛鉤掛靠的情形,其還可以通過繩索牽引等。優選的,所述網套14與所述測量槽體10的內壁可拆卸的連接。所述攪拌子15可以采用攪拌波輪等,由于攪拌子15為現有技術,在此不進行進一步闡述。
本實用新型由于使用了固定化顆粒來代替生物膜,因而省卻了現有技術中使用生物膜時所必須的菌膜固定套,降低了成本,使得結構簡單可靠。
另外,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中套和透氣膜均為可選的部分,本實用新型完全可以在沒有所述中套和透氣膜下實施,并且,此時能夠更大的降低成本,使得結構更為簡單可靠。當有所述中套和透氣膜存在的情況下,會使得氧電極測得的數據更加準確。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理工大學,未經青島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2222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