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氣鋇灌腸及復位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21227.4 | 申請日: | 200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5482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秀春;劉鳳華;王樂;王謙;李艷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秀春 |
| 主分類號: | A61M3/02 | 分類號: | A61M3/02;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1400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灌腸 復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鋇灌腸及復位裝置,尤其是一種將介質鋇劑與空氣輸入人體內的醫療設備。
背景技術:
腸套疊是小兒常見疾病,在醫療臨床上通常首先用腸管將介質鋇劑輸入腸腔進行全面診斷,再用充氣器將空氣輸入,迫使套疊解開。在操作的過程中,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弊端:一是現有腸管沒有氣囊,插入體內后容易脫出,不易操作,實用性差。二是現有的腸管結構簡單,不能接負壓裝置,需要將鋇劑引出后才能再注入空氣,影響手術進程,鋇劑滯留在腸腔內對病人也有不良反應。三是現在的腸管沒有壓力觀察裝置,充氣壓力不容易控制,壓力小就充不開,壓力大則容易導致腸破裂嚴重并發癥,操作時危險性及風險性比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氣鋇灌腸及復位裝置,能夠將氣鋇灌腸與復位于一體,體積小,操作簡單,能夠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增強治療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新型氣鋇灌腸及復位裝置,腸管與三通閥門連接,在腸管的外側接氣囊,三通閥門的另一端接引流瓶,引流瓶管與血壓計管連接,血壓計管連接血壓計與血壓計氣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血壓計的原理,控制注入空氣的壓力,不容易引起并發癥。同時,插入腸管后可能一次將鋇劑注入、充氣沖開腸套疊和引出完成,提高治療效率,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有利于臨床上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1中,1、腸管,2、氣囊,3、氣囊進氣口,4、三通閥門,5、引流瓶,6、引流瓶管,7、血壓計管,8、血壓計,9、血壓計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中所示,腸管1為雙腔氣囊管,與三通閥門4連接,在腸管1的外側接氣囊2,氣囊2與氣囊進氣口3相連,三通閥門4的另一端接引流瓶5,引流瓶管6與血壓計管7連接。
使用時,將腸管1插入肛門,首先向氣囊進氣口3充氣使氣囊2漲大,將肛門封住,使腸管1固定到腸腔中。將介質鋇劑注入到腸管內進行診斷,確診后,扭動三通閥門4,擠壓血壓計氣囊9,通過血壓計管7、引流瓶管6與三通閥門向腸腔內進行充氣,充氣的壓力由血壓計來控制,直到腸套疊沖開為止,這時腸腔內還存有鋇劑,可隨時進行診斷是否沖開。腸套疊沖開后,松開血壓計氣囊9,鋇劑靠腸腔的壓力回流到引流瓶5內,整個氣鋇灌腸及復位手術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秀春,未經陳秀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2122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