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扭矩自控分配之輕型汽車驅動橋總成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11954.2 | 申請日: | 2008-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703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07 |
| 發明(設計)人: | 于剛;高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48/22 | 分類號: | F16H48/22 |
| 代理公司: | 丹東匯申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徐楓燕 |
| 地址: | 118001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扭矩 自控 分配 輕型 汽車 驅動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輕型汽車驅動橋總成中主減速器及差速器技術。
背景技術
汽車驅動橋總成主體由主減速器及差速器、左、右半軸及其橋殼和制動器等多部件組成,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傳遞至兩半軸外端側驅動車輪。
其中的差速器主要作用在于將汽車轉彎過程或某一側驅動車輪與路面附著力減小而出現滑轉導致兩側驅動車輪發生轉速差時,由行星齒輪軸上的行星齒輪在隨差速器公轉的同時自轉,帶動左、右半軸將輸出扭矩平均分配至二側驅動車輪,差速器的輸出扭矩平均分配特性可滿足汽車、尤其是輕型汽車在良好路面上正常行駛。但是現有的差速器結構構成仍存在有實質性的技術問題:輕型汽車在高速轉彎過程中,因離心力作用內側驅動車輪與路面附著力大為降低而出現滑轉,使兩側驅動車輪產生轉速差,但現有差速器的輸出扭矩平均分配特性,使未出現滑轉現象的一側驅動車輪只能獲得與出現滑轉現象的一側驅動車輪相同的較小輸出扭矩,使得輕型汽車獲得的行駛驅動力不足,因而大大影響了輕型汽車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安全性。這一現象若出現于泥濘路面時,一側驅動車輪因與路面附著力降低而快速滑轉,使兩側驅動車輪產生轉速差時,與路面附著力較大的驅動車輪側因同一技術原因也只能獲得與滑轉側驅動車輪相同的較小輸出扭矩,所以常常看到一側驅動車輪原地持續滑轉,而另一側驅動車輪卻因沒有獲得足夠的輸出扭矩來克服行駛阻力而靜止不動,使得汽車無法駛出泥濘進入正常行駛狀態,影響輕型汽車的動力性能和通過性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發明目的在于汽車尤其是輕型汽車因高速轉彎行駛或遇不良路面等使一側驅動車輪出現滑轉時,能夠將大部分輸出扭矩自動有效的分配至與路面附著力大或轉速慢一側驅動車輪、提高汽車驅動力的扭矩自控分配之輕型汽車驅動橋總成。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扭矩自控分配之輕型汽車驅動橋總成技術方案,其主要技術內容是:一種扭矩自控分配之輕型汽車驅動橋總成,包括有主減速器和差速器,左、右半軸及其橋殼和制動器,定位于差速器殼體內的行星齒輪軸的兩行星齒輪與兩半軸齒輪傳動嚙合構成行星半軸齒輪傳動副,兩半軸齒輪的內端面間頂置設有一S形彈性彎板,該S形彈性彎板穿設于行星齒輪軸上,兩半軸齒輪的外側端部對稱設有摩擦盤機構,該摩擦盤機構包括有固定設置于半軸齒輪外側端部的環形摩擦片,和固定于差速器殼體內壁、摩擦面與環形摩擦片平行疊置的摩擦盤。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扭矩自控分配之輕型汽車驅動橋總成技術方案,在其中的左、右半軸齒輪的前后端面分別采用了配套設置的S形彈性彎板和摩擦盤機構,這一結構設置對于汽車正常行駛于良好路面時,差速器因兩側驅動車輪無轉速差而不起差速作用;汽車遇高速轉彎或因一側驅動車輪與路面附著力減小而出現滑轉現象時,兩側驅動車輪產生了很大的轉速差,迫使兩行星齒輪自轉,兩半軸齒輪的摩擦盤機構中摩擦片和摩擦盤產生相對轉動,同時兩半軸齒輪壓迫于彈性彎板,在彈性彎板受壓所產生彈性變形應力作用下,摩擦片與摩擦盤相對轉動中接觸摩擦、產生摩擦扭矩,滑轉側的摩擦扭矩方向與其驅動車輪轉動方向相反,轉速較慢一側的摩擦扭矩與其驅動車輪轉動方向相同,因此通過摩擦盤機構將輸出扭矩有效的自動分配至轉速較慢一側驅動車輪,使該側驅動車輪的驅動能力大大增加,因而可以使該側驅動車輪產生足夠的驅動力,使輕型汽車具有足夠繼續行駛動力,從而改善了輕型汽車的操縱穩定性、行駛安全性,提高了輕型汽車的動力性能、通過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扭矩自控分配之輕型汽車驅動橋總成的總裝結構圖
圖2是其中主減速器和差速器合件部分的剖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扭矩自控分配之輕型汽車驅動橋總成,其主體結構包括有主減速器1及差速器2,左、右半軸3、4及其橋殼5,和制動器6幾部件聯接構成,其中的差速器2主要由設置于差速器殼體內的行星半軸齒輪傳動副構成,固定于差速器殼體外設有與主減速器中的主動齒輪10嚙合的被動齒輪20。如圖2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結構,本差速器殼體為左右對扣固定的分體組合構造,行星齒輪軸21經鎖銷210固定設置于其一側的主殼體22中,行星齒輪軸21的上下對稱經墊片230墊于主殼體殼體內表面設置有兩行星齒輪23,與左、右兩半軸軸端的左半軸齒輪24、右半軸齒輪25嚙合傳動,構成行星半軸齒輪傳動副。差速器的左側為主要封閉差速器內部設置的殼蓋體26,殼蓋體26與主殼體22和被動齒輪20經螺栓固定連接為一體,由主動齒輪10和被動齒輪20的嚙合傳動帶動差速器公轉;主殼體22和殼蓋體26的外端口設有軸承支撐連接于主減速器1殼體的軸承設置臺,差速器主殼體22和殼蓋體26分別由右、左軸承30、31經右壓蓋32、左壓蓋33與主減速器殼體連接組成合件。兩半軸齒輪24、25外側端部與差速器殼體內壁處分別設置一組摩擦盤機構聯接,該摩擦盤機構包括有固定于半軸齒輪外側端部的環形摩擦片27,還包括固定于差速器殼體內壁、摩擦環面與摩擦片27平行疊置的環形摩擦盤28,在本實施例結構中,固定于半軸齒輪24、25設置有若干平行均勻間隔的摩擦片組,固定于差速器殼體內壁的若干平行同間隔的摩擦盤組與摩擦片組交錯穿插接觸設置;半軸齒輪24、25的內端面間頂置有一S形彈性彎板29,該S形彈性彎板29承受半軸齒輪24或25壓力產生彈性變形應力作用,促使滑轉側摩擦盤機構的摩擦片組27與摩擦盤28組接觸強力摩擦而產生的摩擦扭矩方向與其驅動車輪轉動方向相反,從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大部分分配至轉速較慢一側驅動車輪上,提高該側驅動車輪的驅動力,增強汽車、尤其是輕型汽車的操縱穩定性、行駛安全性和動力性能及通過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1195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太陽能電逆變器的通信結構
- 下一篇:刻畫玻璃帶特性的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