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生產復合絕緣子的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00437.5 | 申請日: | 2008-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800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安德斯·斯特倫貝克;達恩·溫德馬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ABB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9/00 | 分類號: | H01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斌;魏金霞 |
| 地址: | 瑞士*** | 國省代碼: | 瑞士;CH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生產 復合 絕緣子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當生產用于高壓設備的復合絕緣子時使用的模制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生產復合絕緣子的設備。
背景技術
與傳統的單純用陶瓷或玻璃制造的絕緣子相比,復合絕緣子由兩種不同材料的成分構成。
公知一種復合電絕緣子,其包括纖維增強塑料(FRP)制成的長形的實心或中空的芯棒、在幾乎整個長度上覆蓋芯棒的護套、以及多個從護套向外徑向突出并且沿芯棒的縱向彼此隔開的裙部。護套和裙部通過將具有電絕緣性的適當聚合材料(例如硅橡膠、乙烯丙烯共聚物(EPM)、三元乙丙共聚物(EDPM)、聚氨酯等)注塑成型或傳遞成型一體地形成在芯棒上。芯棒具有設置有支座的縱向端部,所述支座與護套成為一體并且其上能夠固定地安裝有金屬配件。這種復合絕緣子事實上已經投入實際應用,尤其是在任何能夠體現復合絕緣子的各種功能上的優點的使用環境中。
為了制造復合絕緣子,通常使用的模具組件包括上半模和下半模,它們在閉合時限定了模腔。模腔具有對應于將形成于芯棒上的護套、裙部和支座的外形的內表面。從而,在芯棒置于模腔中的情況下,聚合材料注入或引入到模腔內并且在其中固化以形成與芯棒成為一體的護套、裙部和支座。模具必須緊密地閉合以防止沿著半模的分型面形成毛口。
大型復合電絕緣子的當前生產中的問題在于裝載和脫模操作。對于將在模制工序中成為一體的大型部件來說,現有技術的情況是手動地裝載和/或使用手動控制的升降裝置來進行裝載和脫模操作。這些方法中的問題在于精度低,操作費時,并且存在工作人員安全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生產復合絕緣子的設備,所述復合絕緣子包括由用于高壓應用的聚合物絕緣材料制成的芯棒和護套,所述設備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模具部分的模具,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模具部分設置成能夠相對于彼此移動并且設置成容納芯棒以及將絕緣材料制成的護套施加到芯棒上,其中,所述設備包括用于在所述模具的閉合和打開期間保持和引導所述芯棒的保持件裝置,并且所述保持件裝置設置成在第一打開階段期間保持所述芯棒相對于第二模具部分固定,且在第二打開階段期間保持所述芯棒相對于第一模具部分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生產復合絕緣子的設備對于豎直和水平壓制均可在復合絕緣子的注塑成型過程中控制管部件進出模具的運動和位置。本實用新型還能夠用于其它產品和材料的類似的壓制和注塑工序。
模具連接到壓力機的壓板,并且壓板的移動和力提供了模具的移動和力。在閉合模具、模制和脫模期間,保持件裝置控制芯棒保持件的位置。在打開模具(脫模)時,首先在第一打開階段期間從一個模具去除(分離或脫模)絕緣子,然后在第二打開階段期間從另一模具脫模。在第二打開階段和從第二模具脫模之前,臂從彼此分離。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手動裝載和/或使用手動控制的升降裝置來進行裝載和脫模操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控制管進入模具以及固化后脫模期間的移動。下面通過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和原理。
由本實用新型所述設備所生產的絕緣子的長度可達1米到4米或者更長。在本申請中的高壓意為72kV或者更高。
附圖說明
附圖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并且包括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可體現為不同的形式。
圖1示意性地示出在注塑成型工序開始之前模具和中空芯棒或芯軸的位置。
圖2示意性地示出在注塑成型工序期間模具和中空芯棒或芯軸的位置。
圖3示意性地示出在注塑成型工序結束并且脫模工序開始之后模具和中空芯棒或芯軸的位置。
圖4示意性地示出在注塑成型工序結束并且脫模工序結束之后模具和中空芯棒或芯軸的位置。
圖5是示出在注塑成型工序期間本實用新型以及各部件的布置的技術圖。
圖6是示出在注塑成型工序之后且絕緣子脫模之后本實用新型以及各部件的布置的技術圖。
圖7是示出該設備的一部分(芯棒保持件裝置)的技術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提供了優選實施方式的具體描述。但是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可以體現為不同的形式。因此,這里披露的特定的細節將不被解釋為限制性的,而是作為權利要求的基礎和作為代表性的基礎用于教示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本實用新型用于實際的任何適當的具體系統、結構或方式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ABB技術有限公司,未經ABB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0043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