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茶、水分離功能的茶杯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00074.5 | 申請日: | 2008-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3532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2 |
| 發明(設計)人: | 潘志騰 | 申請(專利權)人: | 潘志騰 |
| 主分類號: | A47G19/22 | 分類號: | A47G19/22;A47G19/1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萬學堂;宋迎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分 功能 茶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茶杯,尤其為一種具有茶、水分離的功能的茶杯,其中利用兩段式開口設計達到方便沖茶、飲茶目的。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8所示,為一現有的保溫茶杯2,其具有一杯體21及一上蓋22,使用時茶葉直接放置在杯體21的容置空間211中,注入熱水后再將上蓋螺合至杯體21開口,待茶葉浸泡一段時間后再打開上蓋22飲用茶水,但因茶葉混于茶水中,使用者飲用時無法過濾掉茶葉,相當麻煩;再者,由于茶葉不斷浸泡在茶水當中,茶水容易氧化,茶水的口感也容易變成苦澀,影響口感。
請參閱圖9所示,為另一具有茶水分離結構設計的現有茶杯3,其包含有一杯體31一濾網32以及一頂蓋33。前述杯體31具有一容置空間34及一上開口,自上開口將開水注入容置空間后,再將內置有茶葉濾網32自上開口放置于杯體31內,并抵止于杯體31上開口處,之后再以頂葉33蓋合杯體31的上開口及濾網32;如此一來,濾網32中的茶葉即可浸泡于杯體31容置的水中。
使用者欲飲用茶水時,必須依序將頂蓋33及濾網32分別取出放置一旁,令杯體上開口外露,才能飲用杯體31中的茶水,由于一定要必須先取出濾網32才能飲用,茶葉浸泡的時間不容易控制,稍不留神容易使茶葉浸泡過久造成茶水苦澀,再者,使用者必須直接碰觸濾網32將其取出,故會有不慎燙傷的危險,在整個泡茶及飲用過程中相當不方便。
如何改進上述現有茶杯的缺點,并進一步結合其優點以增強茶杯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實屬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茶、水分離功能的茶杯,其中利用兩段式開口設計,提高沖茶、飲茶的便利性。
為了達到上述的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具有茶、水分離功能的茶杯,其中包含有:
一杯體,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并于上方位置形成一與容置空間連通的開口;
一濾網支撐環,套設于前述杯體開口處;
一濾網,設置于前述套蓋濾網支撐環內,其周邊抵止于濾網支撐環上;以及
一頂蓋,蓋合于前述濾網支撐環及前述濾網上。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當茶杯內置有茶葉及開水時,開水位不及濾網,將茶杯倒置,讓茶葉充份與水接觸浸泡,以沖泡茶水,飲用時將其直立,濾網中的茶葉不會一直浸泡在水中,茶水不會苦澀,杯體內的水量也因此而可以自由調配,無須滿水位才能令濾網內的茶葉浸泡于水中,本實用新型進一步于前述濾網支撐環與杯體接合處,以及濾網支撐環與頂蓋接合處分別設置一氣密墊圈,即使使用時將茶杯倒置,杯中的茶水也不會溢漏,因此本實用新型確實能夠提高泡茶及飲茶的方便性。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杯體開口上的濾網支撐環及頂蓋的設計,讓本實用新型茶杯具有兩開口,使得濾網可不直接設置于本體開口處,避免使用者將濾網取出而有燙傷的危險,如此也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分解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部份組合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泡茶時的操作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泡茶時的另一操作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泡茶時的另一操作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飲茶時的操作示意圖。
圖8為現有茶杯的剖面圖。
圖9為現有茶杯的剖面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茶杯????????(11)杯體
(111)容置空間
(112)開口??????(113)外螺紋
(114)凸環
(12)濾網支撐環????????(121)凹環部
(122)內螺紋???????????(123)外螺紋
(124)氣密墊圈
(13)濾網
(131)環框
(132)氣密墊圈?????????(133)金屬網
(134)翼部?????????????(14)頂蓋
(141)內螺紋
(2)茶杯
(21)杯體??????????????(22)上蓋
(211)容置空間
(3)茶杯???????????????(31)杯體
(32)濾網??????????????(33)頂蓋
(34)容置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潘志騰,未經潘志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0007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