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鹽漬土地區組合排水系統及組合排水強夯地基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304424.1 | 申請日: | 2008-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4905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軍;王玉祥;彭芝平;陳耀光;連鎮營 | 申請(專利權)人: | 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046 | 分類號: | E02D3/046;E02D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朱麗巖;李聚 |
| 地址: | 100013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鹽漬 土地 組合 排水系統 排水 地基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基水排出系統和地基處理方法,特別是一種鹽漬土地基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柴達木鹽湖是青海省的自然資源,也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礦產資源,鹽湖開發是青海省的支柱產業之一。鹽湖地區的土為鹽漬土,其天然地基強度低,只有經過處理方可進行上部建筑。由于鹽湖地區地下水位高,在地表下約1m,且幾乎都是含鹽量飽和的鹵水,富含大量的礦物質,存在嚴重的腐蝕性問題,工程中常用的灌注樁基礎和水泥系地基處理方法均不能使用,多年來當地只能采用各種砂石樁復合地基進行地基處理。可是由于砂石樁復合地基的加固機理不適合鹽湖的地層條件,處理后的地基強度提高幅度極為有限,因地基問題導致建(構)筑物損壞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部分重型、大型建(構)筑物只能被迫遷出湖區進行建設。另外砂石樁復合地基的處理費用居高不下,所須地基處理工期極長。因此鹽湖地區傳統的地基處理方法已經嚴重制約了當地的建設發展。
強夯法是一種傳統的地基處理方法,常規強夯施工,通過起重機械吊起質量至少10t以上(最大夯錘質量超過40t)的夯錘,提升至幾米至數十米的高度,再讓夯錘自由下落夯擊地基土,通過夯擊的高能量,強力破壞原土結構并擠壓土骨架,迫使土中的水、氣排出,從而使地基土變得更密實,達到加固改善地基土的目的。但常規強夯處理因為地下水排放存在問題,用于鹽湖地區鹽漬土處理的效果卻不好。是強夯施工過程中,其巨大的沖擊力會完全破壞淺層地基土的結構,產生大變形,在夯擊能作用下,原土結構性被破壞,土中孔隙水壓力急劇增加,由于鹽湖地區地下水是飽和鹵水,粘滯度高,土的滲透性差,地下水難以排出,超孔隙水壓力使土顆粒骨架所承受的有效應力減小,土的抗剪強度隨之急劇降低,在連續的強夯夯擊力作用下,土產生剪切強度破壞,從夯坑周圍滑出、隆起,但土的密度幾乎不會增加。隨著超孔隙水壓力的消散,土的結構強度雖然可以逐漸恢復,但一般只能恢復到原來的天然地基承載力。也就是說,常規強夯處理后,地基土基本上不能得到加固改善。強夯法的處理效果,取決于土中水能否順利排出;而土中水能否順利排出,又取決于地基土的滲透性高低。鹽湖地區的地下水豐富,土的含水量已達到飽和;且地下水是鹵水,其粘滯度遠高于淡水,滲透排出十分困難,當地俗稱“癩蛤蟆”水。采用常規強夯法進行地基處理,在夯擊能作用下,土骨架破壞后,擠出的土中水不能順利排出,使土顆粒裹攜水形成“橡皮土”,不僅不能改善土的密實度,反而破壞了原土的結構強度,使土的強度越夯越低。現行國家行業標準《鹽漬土地區建筑規范》SY/T?031797第5.3.1條,規定強夯的適用條件為“地下水位以上,孔隙比較大的低塑粘性土和砂土”。也就是說,青海鹽湖地區的鹽漬土完全不符合規范中要求的強夯適用條件。
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鹽漬土地區強夯加排水樁地基處理方法”(簡稱“DPD”)公開號為CN101024950A,雖然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但由單一砂石樁作為地下水的排出通道,隨著沙石樁長度的增加,砂石樁施工難度、施工成本成倍增加,砂石樁的長度也受到限制。在實際工程中,排水系統的深度已經影響到鹽漬土地區強夯加排水樁地基處理方法處理效果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急需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常規強夯處理鹽漬土的局限性,為了克服現有常規強夯用于鹽湖地區鹽漬土處理效果不好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鹽漬土地區組合排水系統及組合排水強夯地基處理方法,方法簡稱為DCD(強夯Dynamic?consolidation,聯合Combined,排水Drainage)強夯法,要解決通常地基處理后地基承載力提高不明顯,但費用昂貴,工期長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鹽漬土地區組合排水系統,其特征在于:由在地基土中縱向布置的塑料排水帶和其間分布的砂石排水樁組合成一個一個的排水通道,局部區域的排水通道上端匯入一個夯坑,夯坑內設置排水泵,排水泵與排水管連接。
這種鹽漬土地區組合排水強夯地基處理方法,在處理區域內按設計要求確定樁徑、樁長、樁距和樁體材料,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驟為:
步驟1、先在處理區域的地基土中設置地下水疏通排出的組合排水系統,該組合排水系統包括由塑料排水帶和砂石排水樁組合成的排水通道。
步驟2、在處理區域表面,設置各塑料排水帶和砂石排水樁,鋪墊施工作業面層。
步驟3、在施工作業面層上用夯錘進行強夯。
步驟4、在每個強夯位置形成夯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3044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道路邊坡生態防護構造
- 下一篇:可警示瞎火信息的安全爆破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