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流轉換電路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304296.0 | 申請日: | 2008-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622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濬鐘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賜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7/48 | 分類號: | H02M7/48;H02M7/53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流 轉換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流轉換電路,特別涉及一種直流轉交流的轉換電路。
背景技術
伺服馬達驅動器中常采用開關元件,如三極管或場效應管,組成直流轉交流的電流轉換電路。一般而言,電流轉換電路將開關元件串聯后分別連接正負電源。故,串聯的開關元件不能同時導通以避免正負電源短路。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串聯的開關元件有時會同時導通,使得正負電源因短路而產生較大電流,損毀組件。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電流轉換電路,能有效避免串聯的開關元件同時導通。
一種電流轉換電路,包括至少一控制電路,至少一開關電路,每一控制電路包括一第一光電耦合器、一第二光電耦合器、一第一電阻及一第二電阻,每一開關電路包括一第一開關元件及一第二開關元件,所述第一及第二開關元件均包括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第三端,所述第一光電耦合器包括一第一發光二極管及一第一光電三極管,所述第二光電耦合器包括一第二發光二極管及一第二光電三極管,所述第一及第二發光二極管的陽極均連接一第一正電源,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的陽極還連接所述第二發光二極管的陰極,所述第二發光二極管的陽極還連接第一發光二極管的陰極,所述第二發光二極管的陽極及陰極用于接收兩個驅動信號,所述第一及第二光電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連接一第二正電源及一第三正電源,所述第一光電三極管的發射極通過所述第一電阻連接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的第三端,所述第二光電三極管的發射極通過所述第二電阻連接一負電源,所述第一及第二開關元件的第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及第二光電三極管的發射極,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的第二端與第二開關元件的第三端分別連接一第四正電源與所述負電源,所述第一開關元件的第三端還與第二開關元件的第二端相連作為所述電流轉換電路的輸出端。
本發明電流轉換電路通過將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的陽極及陰極分別與第二發光二極管的陰極及陽極相連,使得所述第一及第二光電三極管在任何情況下均能不同時導通,從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開關元件也能不同時導通,能避免所述第四正電源與所述負電源短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電流轉換電路的第一較佳實施方式連接于一馬達的電路原理圖。
圖2是本發明電流轉換電路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連接于一馬達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請參考圖1,本發明電流轉換電路10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一控制電路20、四個緩沖器B1、B2、B3及B4、一由兩個場效應管Q1及Q2組成的開關電路。所述控制電路20包括兩個光電耦合器W1及W2、四個電阻R1、R2、R3及R4。所述光電耦合器W1包括一發光二極管D1及一光電三極管T1。所述光電耦合器W2包括一發光二極管D2及一光電三極管T2。所述發光二極管D1的陽極通過所述電阻R1連接一正電源Vc,所述發光二極管D1的陰極通過所述緩沖器B1以接收一驅動信號A。所述發光二極管D2的陽極通過所述電阻R2連接所述正電源Vc,所述發光二極管D2的陰極通過所述緩沖器B2以接收一驅動信號ā。所述發光二極管D1的陽極與陰極還分別連接發光二極管D2的陰極與陽極。所述第一及第二發光二極管D1、D2分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光電三極管T1、T2的通斷。所述光電三極管T1及T2的集電極分別連接一正電源Va及一正電源Vb。所述光電三極管T1的發射極通過所述電阻R3連接所述場效應管Q1的源極。所述光電三極管T2的發射極通過所述電阻R4連接一負電源Vd。所述光電三極管T1及T2的發射極還分別通過所述緩沖器B3及B4連接所述場效應管Q1及Q2的柵極。所述場效應管Q1的漏極與Q2的源極分別連接一正電源Ve與所述負電源Vd,所述場效應管Q1的源極與Q2的漏極相連。所述場效應管Q1的源極與Q2的漏極相連并作為所述電流轉換電路10的輸出端連接一馬達40。
所述控制電路20根據所述驅動信號A及ā控制所述場效應管Q1與Q2不同時導通,使得所述電流轉換電路10的輸出端輸出一交流信號以驅動所述馬達40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賜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賜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3042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