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302563.0 | 申請日: | 2008-07-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02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蔣勝;何群;文永才;劉隆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攀枝花新鋼釩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1/14 | 分類號: | C22B1/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武森濤 |
| 地址: | 611731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釩鈦鐵 精礦 球團礦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爐冶煉用球團礦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以全釩鈦鐵精礦為原料制備高爐冶煉用球團礦的方法,屬于高爐冶煉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全釩鈦精礦儲量達100億噸以上,特別是攀枝花地區釩和鈦的儲量分別占世界釩資源的1/3和1/5,占全國釩資源的50%和90%。但高爐冶煉用球團礦若單純使用全釩鈦鐵精礦為原料焙燒,則具有焙燒溫度高、焙燒時間長等工藝條件限制,至今未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目前采用的球團礦為全釩鈦鐵精礦與不同比例普通鐵精礦配制后焙燒制成,配置比例通常為70%的全釩鈦鐵精礦配加30%的普通鐵精礦粉,這樣的球團礦由于焙燒工藝較簡單,應用很廣,但是隨著國內普通鐵精礦粉及進口精礦粉價格的走高,煉鐵成本大大升高。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種單純使用全釩鈦鐵精礦為原料焙燒球團礦的方法,降低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焙燒溫度低,焙燒時間短,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的制備方法為全釩鈦鐵精礦配加1.5~2.5%膨潤土混勻、潤磨、造球、干燥、氧化焙燒制得;干燥制度為鼓風干燥,風速0.6~1.0m/s,干燥初始溫度200±10℃,升溫速度2~4℃/min,升溫至450±20℃,恒溫時間3~5min;干燥后球團預熱,預熱溫度800~1000℃,時間10~15min;預熱后球團氧化焙燒,焙燒溫度1200℃~1250℃,焙燒時間15~25min。
70%的全釩鈦鐵精礦配加30%的普通鐵精礦粉制成的混合球團礦高爐生產的鐵水[V]含量約0.295%,本發明高爐用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含TiO210~14%、V2O50.4~0.7%,預熱后球團抗壓強度大于600N/個,焙燒后球團抗壓強度達2400~3800N/個,與前述混合球團礦相比具有預熱后抗壓強度高、焙燒后球團抗壓強度高等特點,完全能夠滿足大型高爐冶煉的要求,并且本發明高爐用球團礦提高了高爐鐵水中V含量,更利于提高后步工序釩渣的產量,降低煉鐵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闡述。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以任何方式來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的制備
將全釩鈦鐵精礦10kg、膨潤土0.15kg裝入小型電動混料機內進行混勻,混勻后裝入小型臥式球磨機內潤磨,利用圓盤造球機(圓盤造球機大小為Φ800×165mm(邊高),轉速23r/min,傾角46°)造球,電熱箱式鼓風干燥箱干燥,風速1.0m/s,干燥初始溫度200℃,升溫速度3℃/min,升溫至450℃,恒溫4min。干燥后的球團在馬弗爐內于850℃溫度下預熱15min后在空氣流通的管式爐內焙燒20min,焙燒溫度1200℃,焙燒后即得本發明的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
該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含TiO212.49%、V2O50.648%,球團抗壓強度2763N/個,可直接用于高爐冶煉,鐵水中[V]含量大于0.320%,亦可在高爐冶煉普通礦時作為護爐產品。
實施例2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的制備
將全釩鈦鐵精礦10kg、膨潤土0.20kg裝入小型電動混料機內進行混勻,混勻后裝入小型臥式球磨機內潤磨,利用圓盤造球機(圓盤造球機大小為Φ800×165mm(邊高),轉速23r/min,傾角46°)造球,電熱箱式鼓風干燥箱干燥,風速1.0m/s,干燥初始溫度200℃,升溫速度3℃/min,升溫至450℃,恒溫5min,對干燥后的球團在馬弗爐內于900℃溫度下預熱12min即在空氣流通的管式爐內焙燒20min,焙燒溫度1230℃,焙燒后即得本發明的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
該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含TiO212.27%、V2O50.637%,球團抗壓強度3197N/個,可直接用于高爐冶煉,鐵水中[V]含量大于0.320%,亦可在高爐冶煉普通礦時作為護爐產品。
實施例3全釩鈦鐵精礦球團礦的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攀枝花新鋼釩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攀枝花新鋼釩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3025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