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接觸件固定的電連接器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242711.4 | 申請日: | 2008-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5929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華旃航天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40 | 分類號: | H01R13/4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新蘇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許鳴石 |
| 地址: | 215129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觸 固定 連接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連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種接觸件固定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通常連接器中,固定接觸件的結構如圖1所示,它包括:接觸件、上基座、下基座和外殼。其中,接觸件有徑向限位部、軸向限位部。接觸件的固定是通過上基座和下基座進行固定。接觸件的徑向限位部分同上基座采用間隙配合或過渡配合,而不采用過盈配合,原因是過盈配合使得連接器的組裝很困難,易造成接觸件變形、損傷等問題;接觸件的軸向限位部分同下基座采用間隙配合。
隨著連接器小型化、扁型化發(fā)展趨勢,使得連接器的上、下基座要求小型化、扁型化。在這種情況下,連接器的接觸件按上述的安裝方式,存在一個問題:接觸件的上端與下端在徑向晃動幅度大,造成連接器的對接或安裝困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接觸件固定的電連接器,接觸件同基座配合緊密,安裝牢固,能有效解決接觸件的晃動問題;而且,便于組裝,組裝中不會損傷部件,組裝效率高。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接觸件固定的電連接器,它包括有外殼、上基座、下基座、接觸件,所述接觸件上設置有徑向限位部、過盈部、導向部,接觸件通過徑向限位部與上基座間隙配合或過渡配合固定,過盈部與下基座過盈配合固定,過盈部下部設置有起導向作用的便于接觸件與基座組裝的導向部,導向部的外徑比過盈部的外徑小。
所述過盈部與導向部之間設置有用于連接過盈部圓柱面和導向部圓柱面的錐面部。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
1.本發(fā)明的接觸件固定的電連接器,其過盈部的設置以便于接觸件同基座過盈配合,使得接觸件同基座安裝牢固。
2.本發(fā)明的接觸件固定的電連接器,導向部的設置可以使組裝下基座時,便于組裝,提高組裝效率。
3.本發(fā)明的接觸件固定的電連接器,其錐面部的設置便于上基座、接觸件、下基座整體壓配組裝時,自動導向定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現(xiàn)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接觸件的結構示意圖(主視);
圖3為本發(fā)明接觸件的結構示意圖(仰視);
圖4為圖2中A部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接觸件;2上基座;3下基座;4外殼;5徑向限位部;6軸向限位部;11徑向限位部;12過盈部;13錐面部;14導向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5所示,一種接觸件固定的電連接器,它包括有外殼4、上基座2、下基座3、接觸件1。
如圖2、圖3、圖4所示,接觸件1上設置有徑向限位部11、過盈部12、錐面部13、導向部14。接觸件1通過徑向限位部11與上基座2間隙配合或過渡配合固定,過盈部12與下基座3過盈配合固定,實現(xiàn)接觸件1安裝緊固,接觸件1不晃動。過盈部12下部設置有起導向作用的便于接觸件1與基座組裝的導向部14,導向部14的圓柱直徑比過盈部12的圓柱直徑小;過盈部12與導向部14之間設置有用于連接過盈部12圓柱面和導向部14圓柱面的錐面部13,其錐面部13的設置便于上基座2、接觸件1、下基座3整體壓配組裝時,自動導向定位。組裝時,可通過工裝夾具實現(xiàn)上下基座2、3同接觸件1整體壓配組裝,而不損傷零件。
因而,本發(fā)明使得電連接器的組裝變得容易,既不損傷接觸件1和基座,通過整體壓配組裝又提高了組裝效率;另外,由于接觸件1同基座的過盈配合,使得接觸件1在電連接器中沒有晃動。
應當指出,對于經充分說明的本發(fā)明來說,還可具有多種變換及改型的實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的具體實施例。上述實施例僅僅作為本發(fā)明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總之,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包括那些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變換或替代以及改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華旃航天電器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華旃航天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427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