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酯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242648.4 | 申請日: | 2008-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5664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7 |
| 發明(設計)人: | 任洪強;王翔;謝吉程;丁麗麗;王釗;賀冬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30;C02F103/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1009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酯 生產 廢水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更具體的說是一種含有生物抑制物的、高濃度有機物的聚酯生產廢水的生物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纖維又名維綸,由于其親水性、粘結性和抗沖擊性以及加工中易于分散等性能,在工業、建筑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與發展前景。目前采用的生產技術主要有濕法紡絲技術(FWB)、直接醇解紡絲、凝膠紡絲、相分離紡絲、交聯紡絲等工藝技術。典型的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生產廢水(聚酯生產廢水)是一種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其有機物濃度比較高,其主要有機成分包括乙二醇、丙三醇以及乙醛等。?
目前國內處理該類高濃度有機聚酯廢水的主流工藝是采用生化處理法,普遍選用厭氧、好氧組合進行處理。從已見報道的生化工藝組合來看,厭氧工藝主要選用氧化溝、酸化水解、生物接觸氧化、UASB、USSB以及UASBAF等工藝,好氧工藝主要選擇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BAF、SBR、MBR等工藝。主要應用的工藝組合包括氧化溝-厭氧-生物接觸氧化工藝、UASB-水解酸化-SBR工藝、UASB-水解酸化-接觸氧化-MBR工藝、UASB-水解酸化-三級BAF工藝等。針對該廢水高有機物濃度的特點,氣提、吹脫、凝聚等物化法前處理手段也被應用于該廢水的實際處理工藝,包括凝聚-過濾-蒸餾-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氣提-水解酸化-好氧-活性炭塔工藝等。?
同濟大學潘碌亭、羅華飛等成功應用UASB-水解酸化-接觸氧化-MBR工藝處理高濃度聚酯廢水。該聚酯廢水進水COD為3萬~6萬mg/L,pH為3~5,經吹脫塔吹脫后COD近13000mg/L,再經pH調節池調節pH后進行生化處理。生化系統各工段的COD去除率分別為:UASB為90%~93%,水解酸化為10%~20%,接觸氧化為60%~70%,MBR為55%~75%,出水COD為75~85mg/L,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雖然該套工藝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且由于采用MBR而減少了操作維護的難度,最終出水的各項指標也均可達標,但是該工藝同樣存在著工藝路線較長,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工段處理效率相對較低,MBR工藝中膜需要定期清洗、定期更換且容易受污染,整體建造及運行成本較高等缺點。
從上述已見報道的組合工藝來看,雖然出水都可以達標,但這些處理工藝大部分都存在工藝復雜,負荷低,各單元處理效率不高等缺點。?
發明內容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聚酯生產廢水中有機物不僅濃度高而且存在生物抑制物,而現有技術處理時間長,處理程序復雜、負荷低。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酯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可以快速、高效、低成本地處理聚酯廢水,使得經過處理的出水可以達到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標準。?
2.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總體思路是單級厭氧加單級好氧組合工藝,先通過厭氧生物處理去除大部分有機物,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然后通過好氧處理去除剩余的有機物質。?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聚酯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其步驟如下:?
1)廢水COD濃度為5000~11000mg/L,以0.51~1.12g/L添加銨鹽,以0.12~0.26g/L添加可溶性磷酸鹽,調節pH為6.5~8.0,然后進入厭氧反應器,停留時間為10~18h;?
2)經厭氧處理后廢水的COD濃度為300~500mg/L,調節pH為6~8,隨后廢水進入好氧反應器處理,停留時間為16~24h。?
步驟(1)中所述的厭氧反應器為EGSB(Expanded?Granular?Sludge?Bed)反應器(膨脹污泥顆粒床反應器)。EGSB反應器是一種新型的UASB反應器,廢水由下向上流過反應器,污泥無需特殊的攪拌設備,反應器頂部有特殊的三相(氣、液、固)分離器。整個反應器由底部的布水區、中部的反應區和頂部的分離區組成。污泥可采用厭氧顆粒污泥或普通活性污泥。該反應器具有高的液體上升流速(6~12m/h),顆粒污泥處于膨脹狀態。步驟(1)中調節pH值前,加入下列化合物使使其濃度為1~80ug/L:CoCl2·6H2O、MnCl2·4H2O、ZnCl2、NiCl2·6H2O和(NH4)6Mo7O2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4264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池用電極材料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富集反硝化微生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