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P2P資源下載方法與識別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41115.4 | 申請日: | 2008-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7719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菁;魏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00 | 分類號: | H04W4/00;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春光;彭曉玲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p2p 資源 下載 方法 識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P2P資源下載方法與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對等網絡(Peer?to?Peer,簡稱P2P)技術,是通過在網元之間直接交換來共享資源和服務的一種應用模式。在P2P網絡結構中,每個節點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同時具有客戶端和服務器的雙重功能,可以同時作為服務的使用者和提供者。
近幾年來,以BT(BitTorrent)、Emule等為代表的P2P應用得到了飛速發展,基于P2P的即時通信、流媒體和互聯網IP電話的發展也十分迅速,P2P應用在固定互聯網中已經超過Web應用,占據了固定互聯網流量的50%以上。在目前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中,受網絡和終端的限制,移動P2P應用還沒有實現,但是,隨著移動網絡的不斷發展和演進,以及移動終端處理能力的不斷增強,P2P技術和業務將逐漸延伸至移動互聯網中。根據拓撲結構可以將P2P分為四種形式:集中式結構(Napster)、全分布式非結構(Gnutella)、全分布結構(基于DHT)和半分布式結構(擁有Super?Node)。
下面以Napster為例,介紹P2P工作原理。Napster采用了集中式的目錄服務器機制。目錄服務器集中存放對等節點的地址信息和所保存數據的信息,可以對請求數據進行快速查找并返回最合適的目的節點。實際的文件傳輸將在請求節點和目的節點之間直接進行。圖1為現有技術中Napster結構P2P系統工作原理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工作流程包括:①客戶A向目錄服務器查詢目標資源的地址;②目錄服務器向客戶A返回目標資源地址客戶B;③客戶A與客戶B建立連接;④客戶A從客戶B獲取目標資源。因此,Napster結構P2P技術實現了文件查詢和文件傳輸的分離,有效地節省了中央服務器的帶寬消耗,減少了系統的文件傳輸延時。
在移動網絡的P2P應用中,應該和固定網絡接入具有對客戶相同的服務水平。圖2為基于GPRS/EDGE/WCDMA的移動互聯網邏輯結構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分組域網元主要包括:服務GPRS支持節點(Serving?GPRS?Support?Node,簡稱SGSN)、網關GPRS支持節點(Gateway?GPRS?Support?Node,簡稱GGSN)、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簡稱BSC)和無線網絡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簡稱RNC)等。
SGSN作為分組域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GSM/GPRS/EDGE網絡的核心網元。它主要完成分組數據包的路由轉發、移動性管理、會話管理、邏輯鏈路管理、鑒權和加密以及話單的產生和輸出等功能。SGSN通過Gb接口與BSC相連,主要作用是對本SGSN服務區域的MS進行移動性管理,并轉發輸入/輸出的IP分組。此外,SGSN中存儲了同分組相關的用戶信息和位置信息。通過Iu-PS接口與全球陸上無線接入(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簡稱UTRAN)相連,主要提供分組域的路由轉發、移動性管理等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4111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