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頸椎病治療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32615.1 | 申請日: | 2008-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2811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梁忠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忠琦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8 | 分類號: | A61K36/8988;A61P19/08;A61M37/00;A61K31/045;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寶雞市新發明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席樹文;茍紅東 |
| 地址: | 721000陜西省寶雞市姜譚***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頸椎病 治療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保健儀器,尤其是一種對頸椎病進行治療的頸椎病治療枕。
背景技術
現代生活中,由于工作節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伏案工作的人群越來越多,由此引發的頸椎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發病率很高,但是目前對上述疾病還暫無很有效的治療方法,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經常去醫院打針吃藥,難以治愈,不但影響工作,還飽受疾病痛苦的折磨。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癥,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一)牽引: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采用。
(二)推拿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于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三)理療: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松痙攣肌肉,緩解癥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松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松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癥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五)神經阻滯療法: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六)藥物治療:頸椎病癥狀顯著時常用藥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癥狀緩解,常用藥物有解痙鎮痛藥、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神經營養藥及血管擴張藥等。中藥也常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應用中醫內病外治的原理,將中草藥配制成藥末裝入藥袋作為枕芯,使人們在睡眠中通過頭頸部的皮膚和穴位及呼吸道吸收藥力而達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取當歸、川穹、蒿本、元胡、辛夷花、全蟲、三七、血竭、紅花、丹參、赤芍、菖蒲、燈心草、桂枝、白芷、狗脊、防風、合歡花、吳芋、川斷、萊菔子、木瓜、天麻、冰片、骨碎補、破故紙各等分(重量),將上述藥物在常溫下按重量配比篩選混合后(冰片除外)粉碎成粗末,再將冰片加入充分攪拌均勻。將粉碎混合后的藥末裝入制好的布袋中封口。每個布袋長33cm、寬17cm,每個布袋裝藥末600g,即為枕頭藥芯。將封口后的藥芯再用厚塑料袋包裝封口,常溫下入庫保存。
本發明的優點是:應用中醫內病外治的原理,使病人不打針,不吃藥。不按摩,不理療,不去醫院,不影響工作和學習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因其所用的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祛風止痛、軟化血管之功效,所以該藥枕對頸椎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均有和很好的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頸椎病治療枕,包括枕芯套和填充于枕芯套內的藥物,藥物是由以下中藥原料制成:
當歸、川穹、蒿本、元胡、辛夷花、全蟲、三七、血竭、紅花、丹參、赤芍、菖蒲、燈心草、桂枝、白芷、狗脊、防風、合歡花、吳芋、川斷、萊菔子、木瓜、天麻、冰片、骨碎補、破故紙各等份混合。
將上述藥物在常溫下按重量配比篩選混合后(冰片除外)粉碎成粗末,再將冰片加入充分攪拌均勻。將粉碎混合后的藥末裝入制好的布袋中封口。每個布袋長33cm、寬17cm,每個布袋裝藥末600g,即為枕頭藥芯。將封口后的藥芯再用厚塑料袋包裝封口,常溫下入庫保存。
本發明藥物枕治療頸椎病臨床報告。
頸椎病是一種中老年人易患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有青少年患此疾病。按常見的治療方法,如開放性手術、牽引、理療、針灸等療效不能令人滿意。本發明人從2006年1月以來采用藥物枕頭治療186例頸椎病病人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186例,男100例,女86例。年齡29~78歲。病程最短12天,最長28年。有外傷史138例,無外傷史48例。
1.2分型:頸型14例,占7.7%;神經根型70例,占37.8%;頸動脈型57例,占30.5%;交感神經型11例,占6.1%,脊髓型12例,占6.5%;混合型22例,占1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忠琦,未經梁忠琦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326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四味藏木香軟膠囊制備方法
- 下一篇:通脈降脂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