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植物纖維清潔生產及廢棄物循環利用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32092.0 | 申請日: | 2008-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03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奇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宗梅 |
| 主分類號: | D01B1/00 | 分類號: | D01B1/00;D01C1/00;D21H11/00;D21B1/04;D21C3/02;D21D1/20;D21C9/18;D21C9/153 |
| 代理公司: | 漢中市興元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靳培智 |
| 地址: | 710018陜西省西安市鳳***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植物纖維 清潔 生產 廢棄物 循環 利用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由植物清潔生產紡織、造紙用纖維原料的方法,還涉及廢棄物利用的方法。本技術發明屬于紡織、造紙用長纖維原料的一種生產技術。
【背景技術】:
紡織印染和造紙行業,因用水量大成為水污染較大的行業。但是它又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指出:發展我國造紙業必須堅持循環發展,環境保護,技術創新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原則。加強自主創新,推進清潔生產。到2010年實現噸漿、紙產品平均取水量由103立方米降到80立方米。
我國造紙行業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狀:一方面生產與消費都同步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因水污染量大而受到政府的限制。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已有91%的造紙企業做到了達標排放,尚有9%的企業對外直排污染廢棄物。現有的零排放發明技術只能停留在小試規模上,不能大規模地投入生產,不被企業所采用。所以,污染防治技術開發工作仍然迫切與艱巨。
2、技術裝備能力差,規模效益水平低,對外依存度高。
3、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一種“木素纖維素材料的氧氣制漿方法及制漿化學藥品的回收”申請號00803702.7,該方法有回收制漿化學藥品的一體化回收系統。方法分幾步進行,其中包括物理和化學處理木質纖維素材料,以便提高同基于氧的脫木素劑反應的木質纖維素材料可接近性。含有木質素組分和化學試劑的廢纖維素液在氣體發生器中完全或部分被氧化,其中生成了熱粗制氣體流和堿性化學藥品和化學試劑物流,它們用于后續循環和在紙漿生產過程中再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用植物清潔生產紡織、造紙用長纖維原料的方法,其產品類似有機棉。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涉及其廢棄物利用的方法。本技術并重經濟與環保效益,滿足了污染廢棄物零排放的環保要求。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a、分絲:用機械對植物物料分絲。
b、生化反應:在常溫常壓下加水量≤4m3/噸,用硫酸鹽(鈉)浸漬分絲后的植物半料,對植物纖維進行脫木素纖維化。
c、磨漿:用磨漿機對含60%水分的纖維漿進行挫、揉、磨。
d、固液分離:把磨漿后纖維漿中的大部分水分離擠干,使纖維漿只含40%左右的水分。
e、無水漂白:對無滴溜水分的纖維漿加微量的草酸/檸檬酸/醋酸,用臭氧對纖維進行漂白。
f、干燥:用螺旋帶式傳送含水分≤40%的纖維漿進行烘干,使干燥后膨脹的物料不堵塞,易通過。
g、打包入庫。
在本發明上述步驟a中,所述的機械分絲是用塑料破碎機進行分絲。
在本發明上述步驟d中分離出的水循環加入步驟b中所用的水量。
在本發明上述步驟e中所述的無水漂白在帶攪拌器的密封裝置中,壓力≥3kg;攪拌器1轉/45秒,漂白時間20分鐘。
與同行業比較具有以下創新點:
機械化生產長纖維原料。達到了生產全過程的清潔生產,全生產過程無氯、無堿。省去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用地和投資。實現了尾氣綜合利用,廢水凈化循環利用,固廢資源化再利用。
1、全生產過程僅生化反應工段一個加水點。磨漿工段廢水在本工段回用;其它工段廢水經裝置“臭氧融合器”處理后在生化反應工段回用。與現有技術比較,用水量成數十倍地下降。本技術噸漿平均取水量小于2立方米,用水量小于4立方米。
2、臭氧漂白規模化生產取得成功。臭氧技術是世界公認的清潔技術,臭氧在漿料無滴溜水分的情況下進行漂白,其白度可達到90度,而且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利用臭氧尾氣對前段工序廢水凈化后回用,可滿足國標產品的質量要求,省去了整個污水處理廠用地和建設投資。
3、主產品的固體廢棄物,常規處理是焚燒、填埋或堆置。本技術視廢棄物為副產品,經脫水、干燥加工成木質纖維素、低檔紙品、制香等原料。達到了資源化再利用的產業政策要求。
4、化工原料使用方面,本技術與常規技術比較其化工原料使用量下降了70%,整個生產線無氧、無堿。
5、長纖維原料生產方面。常規技術為手工或半機械化操作,珍貴的長纖維原料因其產量太小,鮮為人知。本技術通過磨片技術改進,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長纖維原料,因此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該技術項目,經陜西宏山紙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漢中海鑫投資置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已建成一條日產長纖維產品40噸的生產線。該產品類似有機棉,市場供不應求。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宗梅,未經蘇宗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320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