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自動血液成分制備裝置及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29010.7 | 申請日: | 2008-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4476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03 |
| 發明(設計)人: | 康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煒 |
| 主分類號: | B04B5/04 | 分類號: | B04B5/04;B04B13/00;B04B11/06 |
| 代理公司: | 大連智慧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孫宇宏 |
| 地址: | 116001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自動 血液 成分 制備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血液成分制備裝置及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血液成分制備裝置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血站無論是在保存血液(血液各成分的保存條件是不同的)還是在患者輸血都需要將全血分離制備成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極大地提高了寶貴血資源的利用率。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目前,全血制備血液成分一般采用低溫大容量離心機,多袋同時離心,離心后手工或使用自動分離機分離。離心機和血液成分分離機均為各自獨立的設備,血液離心與血液成分收集不能同步完成,通常先將全血離心,再用手工或設備分離血液成分。由此產生許多問題:1.血液成分質量無法保證。分散、單獨采集的血液需集中后統一制備血液成分,血液離體后放置時間較長;離心完成后需要減速、停轉,血液成分分離由手工或設備操作,時間長、過程煩瑣;離心后的血液從離心杯中取出和運輸會造成已經分層的血液成分融合,制備的血漿通常混入一定量的紅細胞,需二次離心,影響血液成分的質量和產量;2.血液成分制備無法標準化。使用不同的離心機、不同的離心條件,甚至同一離心機中不同離心杯,對于離心效果都會產生影響,造成紅細胞中殘存血漿過多,血漿與紅細胞無法完全分離;血漿、血小板和紅細胞無法通過一次分離過程完成,欲得到血小板,則必須以損失血漿和紅細胞中混入一定量血漿為代價。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血液成分制備裝置及制備方法,解決血液離心與血液成分收集不能同步完成,血液成分收集需要人工操作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離心機和血液成分分離機一體機和血袋采集袋與收集袋一體化及相關操作。本發明血液成分制備裝置包括由專用離心機、離心機軸;離心機軸上由下至上由連接桿安裝的血液采集袋托盤、轉移袋托盤、血液收集袋托盤,在離心機軸的血液采集袋托盤上方裝有可同步旋轉的細胞界面探測器;各托盤裝配有由伺服電機帶動的擠壓裝置和管路控制夾,托盤放置由透明導管連接為封閉系統的專用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裝置的離心機軸底部固定安裝同步旋轉的程序控制芯片;托盤呈扇形;擠壓裝置由自控擠壓板和伺服電機構成,管路控制夾裝有伺服電機;專用血袋采用新型一體化血袋。
所述程序控制芯片中預置程序,包括擠壓裝置的擠壓板及伺服電機、管路控制夾的伺服電機的控制程序和離心運行程序。
所述程序控制芯片通過控制線連接離心機、細胞界面探測器、擠壓裝置和管路控制夾。
所述自控擠壓板安裝在各托盤上方與托盤形狀相同,擠壓板下表面有與血袋形狀相同的凹槽;擠壓板與托盤外邊緣由旋轉軸相連并可垂直旋轉,控制擠壓板旋轉角度的伺服電機安裝在托盤底部。
所述管路控制夾設置在各托盤連接桿上,透明導管固定于控制夾;伺服電機安裝在各托盤連接桿下。
所述各扇形托盤扇形的內、外邊緣曲線是以離心軸為圓心的同心圓的一部分;各托盤上表面有與血袋形狀相同的凹槽,其深度以與血液量匹配為宜。
血液成分制備采用程序控制、全自動全血離心分離與血液成分收集同步完成工藝。制備方法是通過程序控制芯片執行預置程序,包括離心運行程序、擠壓裝置的擠壓板伺服電機和管路控制夾伺服電機的控制程序,接收和反饋細胞界面探測器的探測信號;對離心機的啟動、血液離心分離和血液成分收集及停機等制備過程實施全程自動控制。
血袋安裝時,將血液采集后的血液采集袋、轉移袋和內裝紅細胞保養液的血液收集袋分別放置在下層血液采集袋托盤、中層和上層血液收集袋托盤;并分別向下回復原位、固定擠壓板、關閉控制夾管路控制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煒,未經康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2901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運動機械能儲存與釋放裝置
- 下一篇:三相交流電源切換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