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衰落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發射機調制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228276.X | 申請日: | 2008-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3150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5-13 |
| 發明(設計)人: | 鄭紫微;徐鐵峰;聶秋華;何加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27/26 | 分類號: | H04L27/26;H04L1/00;H04N5/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211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衰落 數字電視 地面 廣播 發射機 調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通信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具有時域訓練序列和LDPC編碼(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ow?Density?Parity?Check,LDPC)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發射機調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地面電視廣播已從模擬逐漸向數字化方向發展。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作為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相關技術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并因此受到了人們格外的廣泛關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相關技術及其相關產業是通信與計算機領域內發展較快,市場前景較好的產業。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相關技術上,目前各國關注的重點是,如何為復雜波傳環境下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提供低成本的可靠高速移動的實現方案。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發射機調制技術是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系統的關鍵技術,對于整個系統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大家重點研究的對象。?
由于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和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正交頻分復用(OFDM)技術的系統實現變得越來越容易。因OFDM多載波傳輸技術具有結構簡單,頻譜利用率高,可以抗頻率選擇性和信道時變等諸多優點而倍受大家的關注并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在Xdsl、寬帶移動通信、寬帶無線局域網、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等諸多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信道編碼是數字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道編碼技術已成為現代通信領域不可或缺的技術。在信息序列中嵌入冗余碼元,信道編碼技術通過冗余碼元的作用減小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發生錯誤,從而提高通信系統的可靠性。?
自Shannon提出了著名的信道編碼定理以來,學者們一直致力于構造糾錯能力接近理論極限且編碼復雜度可接受的信道編碼方法。在1993年,Berrou等人提出了Turbo碼,其優越的性能震驚了編碼界,很快就成為了編碼界的研究熱點。正是隨著Turbo碼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們才發現Turbo碼與1962年Gallager提出的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ow?Density?Parity?Check,LDPC)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在編碼端都采用隨機編碼的方式,在譯碼端都采用迭代譯碼方式。Gallager當時之所以沒有發現LDPC碼的這一特性,主要原因在于當時計算機的仿真能力有限,無法對碼字較長的LDPC碼進行仿真實現,由于當時硬件水平的限制使得學術界認為LDPC碼譯碼算法過于復雜而難以在實際系統中被應用并因此一度被忽視。直到1996年,MacKay和Neal證明采用BP迭代譯碼算法時LDPC碼具有逼近Shannon限的性能,從此使得LDPC編碼的研究和應用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LDPC碼是一種用于在噪聲傳輸信道中傳輸信息并執行前向糾錯(FEC,ForwardError?Correction)的糾錯碼。LDPC碼字可以看成是一種具有二進制奇偶校驗矩陣的碼,而奇偶校驗矩陣的元素幾乎都為零。盡管LDPC編碼和其他糾錯編碼并不能保證無誤傳輸,但損失信息的概率卻可以降到所需的程度。LDPC編碼是一種能使數據傳輸速率接近理論最大值,即香農極限的編碼方案。在LDPC編碼剛被發現的時候,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算法和編碼器的計算量過大而無法實際應用,因而沒有得到廣泛使用。然而,自從1996年LDPC碼被重新認識之后,已在通信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比如:IEEE802.16e標準、IEEE802.11n標準等中都考慮了采用LDPC碼作為信道編碼的應用。?
在實際通信環境中,數字電視地面廣播通信系統性能受到同步時間、時鐘抖動、信道衰落、信道干擾等因素的影響。發射機調制方法是實現可靠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的關鍵技術。?
利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提供無償電視廣播、有償電視廣播、保密信息傳輸、多媒體增值服務等可控制多業務是新一代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滿足社會需求的體現。?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發明針對實際通信環境提出一種具有時域訓練序列和LDPC編碼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發射機調制方法,可以滿足高數據率可控制多業務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的需要。?
欲對專利背景作更深入的了解可參考以下文獻資料:?
L.J.Cimini,“Analysis?and?simulation?of?a?digital?mobilechannel?using?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IEEETrans.Commun.,vol.COM-33,pp.665-675,July198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學,未經寧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22827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麥飯石飲用水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無線通信系統,無線終端和無線基站





